陕西省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及低碳优化研究.pdf
摘要
全球变暖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在人类的生产生活过程中,
为追求经济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以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面向
全人类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都是一个必然选择。低碳经济既能达到经济发展又能达
到环境保护目的,而低碳用地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土地利用方式决定了不同土地
类型的碳排放过程。在低碳用地的开发与碳源的管控之间,应有效平衡这两个方面,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相关理论入手,基于陕西省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数
据,测算陕西省土地利用的碳排放量。利用LMDI因素分解法分析碳排放的影响因
素、预测未来土地利用碳排放发展趋势、利用线性规划模型对陕西省土地利用结构进
行低碳优化,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主要结论如下:
(1)陕西省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和耕地为主,均占30%以上。建设用地和未利用
地面积较小。2000-2020年陕西省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呈不断增加趋
势。林地面积在2000-2010年呈不断增加趋势,相对增加较多,在2010-2020年呈增长
减缓趋势但变化较小。2000-2020年,陕西省碳排放总量呈增加趋势,增加4.82倍,
但增幅越来越小,增长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土地利用碳排放量整体上最大的是关中地
区,其次为陕北,陕南最小,在区域分布上,高碳用地地区在西安、渭南、咸阳、宝
鸡、榆林等,而低碳用地地区主要分布在安康、商洛和铜川等。
(2)与LMDI因子分解模型相结合,将土地利用碳排放增量分解为五个要素的综
合影响,研究发现:仅有土地利用结构效应因素是土地利用碳排放的抑制因子。土地
利用的结构效应累计降低了11169.14万吨,预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结构的
优化可使碳排放量减少,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手段。土地利用碳排
放效应的增加,主要是经济规模效应所引起的,累计新增10843.11万吨。说明土地利
用碳排放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紧密相连。其次,影响碳排放增长的因素是土
地利用碳排放效应、能源强度效应、人口规模效应引起的碳排放,累计增加分别为805
7.80万吨、4661.13万吨、503.34万吨。
(3)基于新陈代谢GM(1,1)模型对陕西省土地利用碳排放2020-2030年碳排放
量进行预测,发现2030年陕西省碳排放量将达11934.60万吨,比2020年增长37.5
1%。采用线性规划模型,以最小化的碳排放为优化目标,求得方程的一组最优解,优
化后,将林地面积提高至501.95万公顷,建设用地面积降低至52.9万公顷,规划后的
碳排放为9238.02万吨,较2030年预计的11934.60万吨,约降低2696.58万吨。要实
现陕西省“低碳化”用地结构优化,可以增加林地面积,降低建设用地面积以优化土
地利用结构。还可以通过对用地结构的调整和空间分布的优化,以及对能源的合理运
用,加大对草地、林地等固碳土地的建设,合理的配置农用地,可以降低碳排放量,
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土地利用碳排放,影响因素,灰色预测,线性规划,陕西省
Abstract
Theproblemofglobalclimatechangehaspiquedtheinternationalcommunitysinterest.In
thecourseofproductionandlife,theamountofcarbondioxideintheatmospherehasincreased
inordertoseekeconomicprogressandtheexcessiveuseofresourcesandenergy.Sustainable
developmentforallmankind,alow-carboneconomyisanunavoidableoption.Alow-carbon
economymaymeetbotheconomicdevelopment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objectives,and
low-carbonlanduseisacritical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