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你我教学设计-高中第一课主题班会.docx
高中心理班会课《初识你我》——高中第一课《初识你我》的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理念
高一新生普遍面临人际适应问题。从学生人际冲突的咨询经验可以总结出,学生因性格、观点、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而引发争论、引起矛盾的情况屡见不鲜。
心理大纲要求“培养高中生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生涯建构理论在高中生人际交往主题教学方面,提倡创设交往情景,引导学生相互沟通,获得愉快、成功、自信的社交经验,从而形成生涯发展的效能感。
我国早在《礼记·乐记》便有“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的为人处世智慧。以周恩来总理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用“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世界创造了许多外交成果。“尊重差异,寻求共同,建立友谊”同样是培养学生“乐群”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际健康发展的有效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自己和同学之间的共同特点。
2.情感目标:体会同学交往的快乐,在沟通了解彼此共同点的基础上,主动和同学建立交往关系。
3.行为目标:学会尊重差异、寻找共同的交友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在尊重差异、寻找共同的基础上快乐交友。
2.难点:交友情景的创设。
四、教学过程
(一)热身阶段——教师介绍
1.活动内容
教师制作视频,从自我特点、心理课活动、教学幸福三个部分进行自我介绍,表达对学生的赞美。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师生交谈初步了解教师。
2.设计意图:营造坦诚、欢乐的气氛,增进师生了解,为全班相互交往了解做铺垫。
3.具体过程
(二)转换阶段——众里寻TA
1.活动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游戏准备,游戏规则如下:
(1)在《寻人信息卡》的序号后写下符合你的特点,可以是爱好、性格、经历等等。
(2)收集签名。若你符合某个序号的特点,可以为持卡同学签名,签在?内。
(3)诚实交友,真诚游戏。争取收集超过6个不同签名。规定时间内,获得最多签名数量者获胜!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3~5分钟完成《寻人信息卡》的特点记录,在背景音乐响起后开始为期6~10分钟的交友活动,收集和自己有相同特点的同学签名。
2.设计意图:创设求同交友的游戏情景,让学生在相互了解的同时,感受发现彼此的共同点的快乐,建立良好的班级同学关系。
3.具体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寻人信息卡》的个人特点填写后,鼓励学生可以在班级内的任意位置寻找任意的同学真诚沟通,了解对方的特点,找到彼此相同的部分,邀请对方为自己签名。
背景音乐《菊次郎的夏天》响起,学生纷纷起身和同学进行交流。在学生团体互动氛围的影响下,高一五个教学班的学生100%参与到活动之中,也包括起初比较拘谨和“pretendingtobeasleep”的孩子。个别孩子还会邀请教师签名。几乎所有学生收集了10个以上的签名。收集签名最多的学生的签名数量达到102个。
(三)工作阶段——交友分享
1.活动内容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三个话题:第一,活动过程有什么心情?第二,签名人数比较多的是哪几个格子?第三,最喜欢的格子是哪个(说说为什么喜欢、有哪些同学也在这里签名)?
2.设计意图:分享活动的乐趣,交流感受,倾听、尊重彼此的差异,加深对彼此共同部分的理解。
3.具体过程
(由于没有录课,导致学生回答的话语已无法逐字记清,仅凭回忆记录)
生1:感觉心情很激动。分不出来哪个格子比较多,感觉都很多。
师:噢,看来你收集到很多签名。可以说说你写了哪些自己的特点吗?
生1分享了自己的填写的爱好特点,且大多受到班级同学喜欢。分享了自己最喜欢的特点以及和自己特点相同的同学。
生1完成分享后,邀请给自己签名的生2同学分享。
生2:感觉很开心,感谢大家给我的签名。大家给我签名比较多的是“喜欢旅行”、“喜欢听音乐”、“喜欢打羽毛球”,这是我和很多同学有的相同点。我最喜欢的格子(特点)是“骑自行车”,这是一项很棒的休闲锻炼活动,和我一样喜欢骑行的同学有……
生2完成分享后,邀请给自己签名的生3同学分享。
生3:……我收集到比较多签名的是“废物”,我比较喜欢的也是这个,有……同学给了我签名。
师:可以解释一下“废物”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吗?
生3:呃……就是喜欢开玩笑说自己废物。
师:这是一种自嘲的表达,不知道我理解得对吗?
生3:嗯,是的。
师:噢,原来如此。我还纳闷,我们的学生这么优秀,一群这么优秀的男生怎么会说自己是废物呢。其实是一种自嘲的幽默,还找到了能一起自嘲的兄弟。
生3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了。
学生继续受邀分享,直至课堂最后3分钟。
另外的一节课,有学生最喜欢的特点是“爱看热闹”,因为对校园事物充满好奇,几个小伙伴总能在校园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过去观看了解。我对在这个特点签名的学生表示理解,理解他们对校园生活的好奇心。同时我也提出了一个要求,作为最关注校园生活、最先发现校园事件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