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地貌类型-风沙地貌》参考教案.docx
备课组名称
高一地理
周次
发言时间
本节
教学内容
4.1常见的地貌类型-风沙地貌
本节
教学目标
通过实地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辨别河流地貌,描述景观的主要特点
本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别风沙地貌
难点:结合野外观察或实地景观图片,描述风沙地貌景观特征
本节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本节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二课时)
风沙地貌
1、概念: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侵蚀、搬运、堆积)
2、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也能看到风沙地貌。
3、分类:
(1)风蚀地貌
干旱地区,地表多是沙漠和戈壁,风大而频繁。风及其携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由于岩石各部位的岩性不同,天长日久,就会形成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
风力侵蚀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由于岩性软硬不一从而导致风力吹蚀的差异性,结果形成了许多层状墩台,相对高度多为10~30米,墩台的顶部都很平坦。
雅丹地貌:新疆罗布泊地区,河湖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沟槽地貌组合。
描述雅丹地貌的景观特征:(4分)
①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分布
②沟槽内有沙子堆积
③垄和槽的走向与主风向一致
(2)风积地貌
风在搬运途中,当风速减小或遇到障碍物时气流受阻,导致风沙堆积。沙丘是沙漠中由风沙堆积形成的地貌,形态多样,以新月形沙丘较为常见。
新月形沙丘:在风向比较固定的风力作用下形成,平面形状如新月。它的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很多新月形沙丘连在一起形成沙丘链,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方向大致垂直。
思考:
如何判断图中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
我国西北沙漠地区的沙丘链大多朝什么方向延伸?
小结:不同风沙地貌中风向的判断
(1)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2)新月形沙丘(单向斜层理结构):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3)雅丹:走向与主风向一致。迎风坡一侧因受风力侵蚀明显,坡度较陡。
风沙活动危害:
破坏建筑物
降低土壤肥力,
掩埋房屋、农田、道路等,
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3)荒漠化的防治
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种草,防护林体系建设
工程措施:增加地表粗糙度(草方格),建设挡沙墙,高立式沙障。
沙丘一定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吗?
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也能看到风沙地貌。
活动
认识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的风沙地貌
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大风。在该县丹娘乡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个高约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大。
描述图示沙丘所在河谷的特征。
河谷特征可从高度、坡度和地势起伏等方面进行分析。据等高线地形图可知,该地两侧高山耸立,谷坡陡峭,相对高度大,河谷谷底较为平坦开阔。
推测沙丘的沙源地,并说明理由。
沙源地为沙丘东南侧的江心沙洲。
理由:沙丘在山麓的东南侧堆积,应为东南风从东南侧挟带泥沙受山地阻挡堆积而成;沙丘东南侧的两个江心沙洲在冬春季露出水面,正好为沙丘提供了沙源。
推测沙丘所在河谷段的主导风向。
东南风。
因为沙源地在东南侧的江心沙洲,只有在东南风的吹拂下,风沙才会在山地的东南侧山麓堆积形成沙丘。
随堂巩固
读地理景观图,回答1-2题。
1.导致图示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D)
A.流水 B.冰川
C.海浪 D.风力
2.图示景观照片显示的当地主导风向为(B)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该地貌形成的地理环境为(A)
A.干旱环境B.湿润环境
C.海岸环境 D.高纬度或高山地区
4、该地貌属于典型的(C)
A.流水堆积地貌 B.风力堆积地貌
C.风力侵蚀地貌 D.冰川侵蚀地貌
读地理景观图,回答5-6题。
5、导致图示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D)
A.流水 B.冰川C.海浪 D.风力
6、图示景观照片显示的当地主导风向为(B)
A.东南风 B.西北风C.东北风 D.西南风
板书
风沙地貌
1、概念:
2、地貌类型: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本周教学
内容“一科一辅”习题处理
课时作业
本周教学内容中需集中讨论的疑难问题
风沙地貌类型及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