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人机协同教学模式下小学微电影实践研究.docx
人工智能人机协同教学模式下小学微电影实践研究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其强大的内容生成和创新能力,为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基于国内外人机协同教学的研究基础,学校通过人机协同授课、协同测评、协同辅导、协同批阅、协同评价等方式,进行“我来编童话”微电影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由虚拟数字人教师、智能机器人教师、人类教师三体合一而组成的“三师协同”教学团队共同完成授课任务。通过问题化学习,学生经历了主动学、有效学、持续学、深度学、互动学、自我设计学,培育持久学习动力系统。人机协同评价与人机共创,虚拟混合现实技术与制作微电影,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完成项目成果,如童话剧本、绘画、绘本、童话剧、童话微电影、童话研究报告PPT等。人工智能赋能项目中的问题化学习、沉浸式学习、实践体验式学习、项目化学习、跨学科学习等不同的学习方式,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人工智能;人机协同教学;微电影;项目式学习
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对全年教育工作重点任务作出部署,其中明确提出“要不断开辟教育数字化新赛道。坚持应用为王、走集成化道路,以智能化赋能教育治理,拓展国际化新空间,引领教育变革创新”[1]。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从智能辅导系统、个性化学习推荐到自动评分和监控学习进度等。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其强大的内容生成和创新能力,为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广州市电化教育馆正高级教师王同聚等,将AI课程教学空间(Space,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融合),AI课程教学形式(Style,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融合),AI课程教学策略(Strategy,项目式学习与跨学科学习融合)进行有机融合,构建了中小学人工智能师资培训“AI-3S”教学模式[2]。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采用“三师课堂”教学模型,即由虚拟数字人教师、智能机器人教师、人类教师三体合一组成的“三师协同”教学团队共同完成授课任务。基于国内外人机协同教学的研究基础,通过人机协同授课、协同测评、协同辅导、协同批阅、协同评价等方式,进行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
问题化学习与人机协同教学
五年级科学上册“灭绝的远古动物”这一课让学生了解恐龙和化石。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表达教学训练要素是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习作题目为“插上科学的翅膀飞”,引导语中写了“如果你能用时光机穿越时空回到恐龙时代,会发生些什么”,题目旨在用你的故事把读者带进一个神奇的科幻世界。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让学生感受童话世界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学生学习了四篇童话故事,习作内容为“我来编童话”。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开展创作科普童话剧本和微电影的项目式学习。
学校以三年级语文习作“我来编童话”为主题,让学生通过问童话、写童话、画童话、讲童话、评童话、练童话、演童话、拍童话、剪童话、童话研究汇报等一系列活动,全面体验童话创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开放性问题的挑战任务是创作一个科幻童话剧本,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学生主动提问与主动学习,学生被鼓励提出自己对于任务的疑问,比如对剧本情节、角色设定、语言表达、结尾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学生会提出一黑板杂乱无章的问题,以学生问题为起点,学科问题为基础,教师问题为引导,三位一体聚焦核心问题,解决有效学习的难题。学生学习如何区分核心问题和非核心问题,优先解决决定故事质量和创作方向的关键问题。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学会将问题分类,识别并集中精力解决那些对完成项目目标最为关键的问题。
根据学生特长,项目组分配任务,按照提示词小组讨论童话剧本创作和项目组分工。如童话文学大师写童话剧本,童话插画大师画分镜头脚本,童话故事大师进行童话台词表演,童话评论大师评童话,童话摄像大师拍童话,童话剪辑大师进行后期制作以及智能助教虚拟交互语文智能助教、“安徒生童话大师”智能助教与人类教师人机协同教学指导微电影项目小组活动。项目组建立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班级教师管理责任制,确保人机协同教学模式的健康发展。
“三师协同”课堂微电影项目实践
在微电影项目中,人类教师与虚拟数字人教师和智能助教人机协同授课,学生是项目探究的主体,虚拟数字人教师的角色是知识主讲,在项目的不同阶段承担可以提前预设、没有挑战的任务。人类教师的角色是主导,在项目的不同阶段承担项目规划统筹、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关注小组合作交流效果、规范助教、调控进度、调节技术与教学目标平衡点、监控学情、精准教学、因材施教、关注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解决疑难问题等任务。智能助教教师的角色是跨学科知识丰富的项目组主持,在项目的不同阶段承担为每个项目组创造沉浸式学习环境、个性化的答疑辅导和技术指导,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诊断学习障碍、人机共创等内容。
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