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应变检测方案.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英威达纤维(上海)有限公司扩建
研发中心项目基桩
低 应 变 检 测 方 案
审批:张 勇
编制:陆凯敏
MS 编号:CNEC1104-MS-80-012
1.工程概况
建设中的英威达特种纤维(上海)有限公司新建厂房工程基桩均采用 PS 桩,设计桩长 16.00m,总桩数为 189 根,根据设计规定进行低应变动测。
检测方案编制根据
业主提供的图纸。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DGJ08-218-)。
低应变动力检测
本工程低应变动力测试的桩数量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DGJ08-218-)规定以及设计规定拟定为总桩数的 70%,即 157 根(剩余未检测的桩),具体检测的桩位由甲方、设计、监理单位共同拟定。
测试原理
小应变瞬态锤击反射波法桩身完整性检测是用小锤锤击桩顶,产生沿桩顶向下传输的一维应力波,这种应力波在传输过程中碰到诸如桩截面裂缝、接桩不良、断裂、离析、缩径等缺点时,将体现为波阻抗的变化,从而使得应力波在该截面发生反射,反射的信息传输到桩顶便与桩顶的时域信号叠加并通过安装在桩顶的速度传感器被仪器接受,桩顶接受到的时域信号还涉及桩侧土阻力的增加(体现为波阻抗增大)或减小(体现为波阻
抗减小)而引发的叠加信息,因此能够根据时域曲线扫射信号的位置来判断桩缺点的深度,根据反射信号的相位变化来判断缺点的性质,根据反射信号的幅值用时域拟合曲线办法来拟定桩缺点的深度。
现场测试办法及技术
在现场测试过程中,先把传感器固定在桩顶某一平整处,传感器用专用电缆线与主机相连。用小锤锤击桩顶,反映桩土体系振动特性的实测曲线经 P.I.T 桩身完整性检测仪信号采集器主机采样后显示在其屏幕,由专业工程师针对实测曲线,运用滤波、指数放大、频谱分析等数据解决技术进行现场初步分析解决,并存储在信号采集器主机内,方便室内分析之用。
通过对实测时域曲线上有关桩底反射、质点振幅、波形状况及桩身缺点反射等特性参量的分析,结合频域曲线上频率特性的分析可将桩划分为四类:
I 类桩:桩身完整;
II 类桩:桩身有轻微缺点、不会影响桩身构造承载力的正常发挥;
III 类桩:桩身有明显缺点、对桩身构造承载力有影响;
IV 类桩:桩身存在严重缺点。
上述桩依次为 I 类良好桩、II 类合格桩、III 类解决桩、IV 类废桩。普通来说,检测给出的 I、II 类桩能够满足规定;IV 类桩无法使用,必须进行工程解决;III 类桩可否满足规定由设计单
位根据具体工程状况作出决定。
仪器设备
美国动力学公司生产 P.I.T 桩身完整性检测仪主机;
武汉岩海 RS-1616K(S)基桩测试仪。
力锤。
设备配备及流程图见图 1。
加
加速度传感器
桩
桩基动测仪
打印结果
计算机分析处理
锤图 1 低应变动力测试仪器工作流程示意
锤
资料解决技术
在资料解决中,研究桩土体系有阻尼振动特性及弹性波沿桩身传输产生反射等物理现象。结合工程地质资料及工程经验,可判断桩身构造完整性及桩身缺点性状及位置。
在计算中使用的公式有:
弹性波沿桩身传输平均速度(m/s):Vc=2L/t
桩身缺点位置:L’=0.5t’Vc公式中:
L 桩身(m)
t 桩底反射双程时间(ms)
L’ 桩身缺点位置及估算深度(m)
t’ 弹性波从桩顶传输至缺点处,再反
射至桩顶所需时间(ms)
提交资料
文字报告;
受检桩的时域波形曲线图;
受检桩的动测成果一览表;
实验结论。
现场配合条件
实验现场应保持安静。震动、噪音等环境条件应符合检测规定。
提供桩位布置图、地质勘探报告、桩基施工统计等技术资料。
4、检测组织安排及质量确保方法
检测人员安排:
本工程设工程负责人 1 名,负责整个检测工作的组织、协调及质量监督。现场检测由若干名经验丰富的检测工程师及检测员构成。室内原始数据整顿、分析及报告编写有 1 名检测工程师负责,并配备 1 名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对报告进行审核。
检测进度安排:
桩基检测时间计划表
项目
检测办法
检测时间
备注
低应变检测
/
现场检测,每个单体需 1~2 小时。
正式报告
/
现场检测全部完毕后 5 个日历天内提供正式检测报告
质量确保方法:
由审核人、检测工程负责人及实验组组长等构成领导小组负责检测工作。
进场检测迈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检测目的及技术规定。
由工程负责人与实验组长共同制订现场检测计划,经审核同意后实施。
现场检测确保有两名以上持证人员。
重要检测仪器检定合格,检测前后严格按我司的有关实施细则及检测规范对仪器设备状态进行检查,检测过程中严格按操作手册进行操作。
各环节严格按有关规范、规程、技术规定进行工作,实施检查签收制度,确保第一手资料和数据的真实可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