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钢结构厂房主体安装工程主梁与次梁连接板对位安装技术交底.docx

发布:2025-03-28约1.5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钢结构厂房主体安装工程主梁与次梁连接板对位安装技术交底

一、编制依据

1.国家标准及规范: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5-2020

–《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低温施工要求)

–《多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节点构造详图》16G519

2.行业规范及技术文件: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2011

–《钢柱脚抗剪键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CECS2019

–工程图纸及专项施工方案。

二、施工准备

1.材料及设备要求:

–连接板:材质与主次梁一致(Q355B及以上),厚度≥10mm,加工精度满足《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2012要求,边缘切割面粗糙度Ra≤25μm。

–高强螺栓:10.9级摩擦型高强螺栓,符合《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GB/T1228-2006,低温环境下需复验扭矩系数(偏差≤0.01)。

–低温灌浆料:C40及以上微膨胀自流平灌浆料,抗冻等级≥F100(冻融循环≥100次),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

–防冻剂:掺入复合型防冻剂(如亚硝酸钠与硝酸钙复合),确保-15℃环境下浆料初凝时间≥6h,终凝时间≤24h。

2.环境控制:

–施工环境温度≥-10℃,连接板及构件接触面预热至5℃以上,灌浆料入模温度≥5℃。

–风力≥2级时设置防风棚,湿度≥90%时采取除湿措施。

三、连接板对位安装工艺流程

1.定位基准复核:

–采用全站仪复核主梁轴线偏差≤2mm,次梁端部定位线划设精度≤1mm。

–检查主梁腹板加劲肋位置与连接板开孔对位偏差≤1.5mm。

2.低温环境预处理:

–主梁腹板与连接板接触面采用喷砂处理(Sa2.5级),粗糙度Ra≥50μm,清洁后涂刷防冻型富锌底漆(干膜厚度≥60μm)。

–次梁端部翼缘及腹板切割面打磨除锈,预留0.5mm低温收缩余量。

3.连接板安装与对位:

–步骤1:采用临时螺栓(M16)固定连接板,螺栓数量≥总孔数1/3,间距≤300mm。

–步骤2:激光跟踪仪实时监测连接板与主梁腹板垂直度偏差≤H/1000(H为连接板高度),轴线偏移≤2mm。

–步骤3:次梁吊装后,通过液压千斤顶微调次梁端部与连接板间隙(0.5~1mm),消除低温收缩应力影响。

4.高强螺栓终拧:

–初拧扭矩为终拧值的50%,终拧采用电动扭矩扳手,分两次施拧(间隔30min),终拧扭矩偏差≤±5%。

–螺栓穿向一致,外露丝扣2~3扣,垫圈倒角侧朝向螺母。

四、抗冻胀技术措施

1.灌浆工艺优化:

–连接板与主梁间预留5mm伸缩缝,填充聚氨酯弹性密封胶(低温弹性模量≥0.5MPa)。

–压力注浆法灌注微膨胀灌浆料,分层厚度≤50mm,振捣棒排除气泡,覆盖电热毯(40~50℃)及保温棉(厚度≥100mm),养护时间≥7天。

2.焊接工艺控制:

–低温焊接采用低氢焊条(如E5015-G),焊前预热温度≥100℃,层间温度≥80℃,焊后缓冷。

–焊缝超声波检测(UT)合格率≥95%,磁粉探伤(MT)检测表面裂纹。

五、质量验收标准

1.主控项目:

–连接板对位偏差≤2mm,高强螺栓终拧扭矩合格率100%。

–灌浆层密实度检测(超声波波速≥4000m/s)合格率≥95%。

2.一般项目:

–焊缝外观无气孔、夹渣,咬边深度≤0.5mm。

–次梁垂直度偏差≤H/1000且≤3mm,水平度≤1/1000。

六、安全文明施工

1.低温作业人员配备防寒服、防滑鞋及防冻手套,连接板吊装区域设置防坠网。

2.灌浆废料集中回收,焊接烟尘采用移动式除尘设备处理。

3.临时支撑及缆风绳每日检查,确保低温环境下稳定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