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协同育人理论分析及实施策略.pdf
新课程研究工作探赜2024.S2
家校社协同育人理论分析及实施策略
□陆艳芳
摘要:文章深入剖析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论根基,强调了“因境、因材、因需”三大原则在教育实
践中的核心地位,探讨了这些原则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
施策略。在多样化的教育环境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具体需求,灵活运用教育策略,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家校社;协同育人;原则;实践策略
作者简介:陆艳芳,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师。(江苏苏州215000)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24)98-0083-03
一、家校社协同育人理论辨析因材施教要求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
在现代教育中,家校社协同育人已成为教育异,并制订个性化的教育方案。通过深入了解学
界的重要课题。其核心理念是:教育不仅发生在生的兴趣、特长、学习习惯和心理状态,教师可以
学校里,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这一理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获
念的提出,旨在通过多方合作,为学生创造全面得成功和满足。
和谐的成长环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教师
“因境”是指教育所处的环境,涵盖家庭、学应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帮助学生发现自
校和社会。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己的兴趣和潜能,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的首任老师;学校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和技能的二、“因境”“因材”“因需”的实践价值
主要场所;社会则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社会1.多元化需求,全面成长。家校社协同育人
化经验。这三者共同作用,构成了学生成长的完的实践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促进学
整生态系统。生全面发展。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第一站,其环
“因材”强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经验水平境、氛围和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
和学习能力进行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有其独远影响。在家庭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特的成长路径和潜力,教师应当尊重并适应这些和陪伴,培养自信心和责任感。学校作为学生获
差异,帮助每个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其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对学
“因需”指教育要关注并满足学生的多层次生的成长具有决定性作用。学校可以根据学生
需求。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理、安全、社交、尊重到自我实现逐级递进,教育社会作为一个广阔的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
的任务是满足学生从基本需求到高级需求的各的实践机会和资源。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实
个层次,最终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践、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等方式,了解社会、认识
教育的环境因素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自己,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家校社协同
还对其人格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家校社三方协育人的实践,使学生的成长环境更加多元化和丰
同,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温暖、富有激励性的富化。学生可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得
成长空间。到全方位的发展和支持。
-83-
新课程研究2024.S2
2.因材施教,教育更高效。家校社协同育人案例充分说明了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要体现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以及家校合作在优化家庭环境方面的积极作用。
体,他们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各不相二是打造教育的乐园——学校。学校教育
同。家庭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为他们提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同样至关重要。一个优质的
供相关的书籍、课程和实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