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考试练习题(含解析).docx
四川省成都市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考试练习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答案:B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B正确。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科学回答,不是哲学基本问题,A错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C错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思维方法,不是哲学基本问题,D错误。
2.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B.“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答案:A
解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气者,理之依也”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理生万物”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唯心主义观点,A体现了二者的根本分歧。“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和“物是观念的集合”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B不符合题意。“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体现了辩证法的发展观,“天不变,道亦不变”体现了形而上学的静止观,C不符合题意。“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强调间接经验的重要性,D不符合题意。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17世纪美国哲学
C.18世纪法国哲学
D.德国古典哲学
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D正确。古希腊罗马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A错误。17世纪美国哲学和18世纪法国哲学都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B、C错误。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
C.可知性
D.永恒性
答案:A
解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A正确。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错误。可知性是物质的一个特点,但不是唯一特性,C错误。永恒性不是物质的特性,D错误。
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
A.运动离不开物质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答案:B
解析:“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意思是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强调了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其自身的状态,说明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B正确。A选项强调物质对运动的重要性,与题意不符;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C错误;D选项是对运动概念的解释,与题干所表达的意思不符。
6.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下列属于规律的是()
A.水往低处流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D.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答案:C
解析:规律是本质的联系,而不是现象的联系。水往低处流、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春夏秋冬四季更替都是现象,不是规律,A、B、D错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C正确。
7.意识的本质是()
A.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脑的机能
C.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实践的产物
答案:C
解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但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正确。A选项是从意识的起源角度说的,B选项是从意识的生理基础角度说的,均不符合题意;意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但这不是意识的本质,D错误。
8.“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D.意识可以决定一切
答案:B
解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意思是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说明物质是基础,没有物质条件,意识再能动也无法实现目标,体现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B正确。A选项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与题意不符;C选项强调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没有突出物质的决定性作用;D选项“意识决定一切”是唯心主义观点,错误。
9.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农民种地②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③工人做工④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