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潭尾湿地公园红树林生态修复实施效果分析.pdf
第18卷第16期 南方农业 2024年8月
Vol.18 No.16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Aug. 2024
陈志德.下潭尾湿地公园红树林生态修复实施效果分析[J].南方农业,2024,18(16):162-164,177.
下潭尾湿地公园红树林生态修复实施效果分析
陈志德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厦门361000)
摘 要红树林生态修复在恢复生态系统、提升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同
时可为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以下潭尾湿地公园为例,探讨下潭尾湿地公园红树林生态修复的重要
性和价值,通过介绍下潭尾湿地公园的施工设计、生态修复技术及实施效果,分析红树林生态修复对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经济效益的贡献。
关键词红树林;生态价值;修复技术;下潭尾湿地公园
中图分类号:TU985文献标志码:ADOI:10.19415/ki.1673-890x.2024.16.050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逐渐扩张,全球范围内的红树安湾顶的下潭尾海域。公园总规划用地面积约400hm2,
22
林生态系统面临严重的威胁。红树林作为海洋生态系其中清理滩面约125hm、岛形人工滩涂44.8hm、种
2
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植红树林面积约85hm。设计内容包括平面布置、功
生态功能。因此,开展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对于维护能分区、河道及游览方案。
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下2.1平面布置
潭尾湿地公园为例,探讨红树林生态修复技术及其应平面布置是整个湿地生态公园设计的核心,需要
用价值[1]。综合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美观性、观赏性,
以及水动力条件的改善。在平面布置设计中,南侧保
1建设背景留了现状地形,不仅有助于改善水动力条件,同时保
留了历史的痕迹,增加了景观的美观性。北侧则依托
福建省厦门市海岸的红树林在过去几十年中受到
现有的老海堤作为挡泥围堰结构,既节约了工程造价,
严重破坏,面积大幅减少,这主要是受到围海造田、
也有效地保护了现有的海堤。
围滩养殖、填滩造陆,以及码头与道路建设等人类活
对于面积较大的人工岛屿,项目通过布置水道进
动的影响。红树林的消失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滨
行分隔。这样的设计不仅考虑到景观的多样性,而且
海环境质量的下降,同时加剧了外来物种的入侵风险。
充分考虑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多样性。
因此,恢复种植红树林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在中部组团式岛屿间及与南北两侧之间的分隔距
为了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下潭尾湿地公园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