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参考课件2.ppt

发布:2024-08-20约3.88千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思考讨论:追寻身边的孔子孔子离开我们已二千多年了,但他的思想已化作涓涓细流,流淌在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中,活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之中。我们口头上的许多人生格言,会发现它原来出自孔子之口!请试着收集时下与孔子有关的人生格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个人修养: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理想追求开创儒家思想原因——春秋时期,礼乐被破坏内容礼仁中庸影响——奠定……,成为……,产生……教育成就开创私学教学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培养“君子”)后世影响(略)礼与仁的关系礼仁中庸传承礼乐文化(政治、思想、教育文化)探寻2500年前的孔子及其身后的文化遗产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吟诵《论语》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五句《论语》经典名句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程标准: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孔子是中国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又是大教育家,一些教育理论和方法,影响深远。他的人生轨迹如何?思想是怎样形成的?并产生了怎样影响?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前479年(春秋末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经历丰富,生活惨淡。一、筚路蓝缕——追求礼乐的一生1.孔子生平介绍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自学礼乐周游列国献身文教2.悲壮人生从政失败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曾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诗经》书影《周礼》书影《六经》二、承前启后——开创儒家思想1.产生背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变革,礼崩乐坏;充满新旧矛盾。——天下无道久矣3.核心内容:(礼、仁、中庸)2.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礼乐之邦”——周礼尽在鲁为政以礼不知礼,无以立也。——孔子着官服的孔子①含义:“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②礼的实践方法:对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规范,对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复礼评价:实质是维护奴隶社会规范制度,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有积极意义。⑴“礼”的思想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子曰:仁者爱人。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曰:恭、宽、信、敏、惠。厩(马圈)焚。子退,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⑵“仁”的思想①含义:②地位:③方法:爱人(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