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歌唱祖国》教学设计.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歌唱祖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唱歌曲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用气息支持歌唱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歌曲,是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二段体及三段体歌曲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唱《歌唱祖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1、学习歌曲
2、掌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唱方法
教学难点:
1、对歌曲情绪的处理
2、个别节奏的掌握及演唱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入今天的课题《歌唱祖国》
二、歌曲背景
1、聆听音乐,在聆听的同时请学生思考这首歌曲的曲风。(进行曲)
进 行 曲:源于军队中用来统一步伐、表现雄壮军威、鼓舞士气的队列音乐,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曲或器乐曲,听起来雄壮有力而又有行进感,常用2拍子和4拍子。
步伐节奏:强弱交替出现,速度为步行速度的节奏就是步伐节奏。
想一想:
(1)你还知道哪些具有进行曲风格的作品?
用视频展示生活中经常听到的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婚礼进行曲)
想一想:歌曲《歌唱祖国》的原名是什么?(歌唱社会主义祖国)
词、曲作者是谁?
王莘:1918年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荡口镇,当代著名作曲家,作词作曲千首以上,代表作 《歌唱祖国》,先后担任天津音工团团长、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天津歌舞剧院院长、音协天津分会主席。王莘出生于一个中农家庭,幼年聪明好学,1935年二?九”运动爆发后,王莘受到革命歌曲的鼓舞,毅然加入了当时的一个民众歌咏组织,他又相继结识了吕骥、洗星海等些著名音乐家,并得到他们的指点,对音乐事业充满了热爱。
创作背景:19$0年9月15日,王莘从天津到北京去购买乐器。返程路过天安门时被金色晚霞笼罩的天安门广场吸引,抬头看,一面鲜红的国旗在霞光中高高飘扬,令人心潮澎湃,32岁的王莘灵感突现前面四句歌词脱口而出。王莘登上返津的火车,思绪如飞,边唱边写边打拍子,歌词与曲谱几乎同时喷涌倾污出来。回家到时王莘与妻子王慧芬同声哼唱,王莘连夜一气呵成地写完第二、三段歌词。
歌曲赏析
(一)分段聆听
1、带着情绪朗读第一段歌词,再次聆听第一段歌曲第一段并思考歌曲由几个部分组成?(两个:主歌部分、副歌部分)
2、聆听第二段歌词,观察与第一段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3、聆听第三段歌词,观察与第一、二段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二)音乐知识
1、单二部曲式:A+ B、 单三部曲式:A+B+A A+ B+C
讲解《歌唱祖国》的曲式结构为:再现单三部曲式 即 A+B+A
2、乐曲由拍子的弱起部分开始,叫做“弱起”。弱起乐曲,第
一条小节线之前的部分,叫做“弱起小节”。
四、学唱歌曲
学生分段演唱歌曲,演唱完后,教师点评,并对声音、节奏等有错误的地方进行调整。
用身体律动,调整学生的状态及对强弱规律的体现:
主歌部分:旋律线高低变化起伏较大,热情奔放,雄壮有力。
(用手势摆动来表现)
副歌部分:节奏舒缓平展,旋律优美。形成昂首挺胸阔步前进的气势。
(用踏步的动作来表现)
第一段教师示范,带领学生一起演唱;二、三段由学生自己演唱。
学生随伴奏有情绪的完整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会了歌曲《歌唱祖国》,还学会了进行曲的概念等新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国家去好好学习,长大后能为国家多做贡献!最后,祝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