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排列教学设计..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看一看、数一数、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中找出相关的两种事物之间的规律,经历探家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紧,培养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及初步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推理等方法发现间隔排列现象中的简单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间隔排列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初步理解规律产生的原理。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实践操作法
教具和学具准备:课件、正方形和圆形纸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接触规律
1.情境中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
出示第一个小熊,第二个是小兔,小熊、小兔。你知道下面一个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师接着出示)那下面一个呢?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观察中发现
小兔和小熊来到了花园。你看到哪些物体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
(一个中国结,一个灯笼,一个中国结,一个灯笼……
一棵树,一盆花,一棵树,一盆花……)
3.比较中揭示
观察它们的排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都是两种物体,都是一个隔一个出现,)
像这样两种物体一个间隔着一个排列,你在身边还发现了哪些?
(我们的课桌椅,一张桌子,一张椅子,是一个隔一个;路边的共享单车和旁边的柱子是一个隔一个……)
同学们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两种物体一个隔着一个排列,叫间隔排列。(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间隔排列怎么样?
(很漂亮,很整齐)
是的,我的想法和你们一样。间隔排列有一种特别的美。下面,让我们跟随小兔子,一起来到兔子乐园感受一下吧。
二、自主探究,体验规律
1. 观察主题图,初步感知
在这里,你们能找出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吗?
指名说。
同学们看得真仔细,在花园里,我们发现了小免和蘑菇—一间隔排列,夹子和手帕—一间隔排列,我们还发现了木桩和篱笆也是——间隔排列的。师相机板书:夹子、手帕;兔子、蘑菇;木柱、篱笆。(注意板书设计)它们属于哪种间隔排列?既然排列在两端的物体是相同的,那于脆就把排在两端的物体称为“两端物体”,中间的另外一种物体,叫做中间物体,可以吗?
这三组排列,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各是什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师相机板书:夹子、手帕;免子、蘑菇;木柱、篱笆。(注意板书设计)
请同桌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
两端物体 个数 中间物体 个数
第一组 夹子 手帕
第二组 小免 蘑菇
第三组 木桩 篱笆
2. 寻找两种物体之间的排列规律。
仔细观察黑板上两种物体的个数,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里同学说一说。
预设:兔子个数比蘑菇多1(还可以怎么说),木桩根数比篱笆多1(还可以怎么说),夹子个数比手帕多1(还可以怎么说)。
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两端物体相同的间隔排列,两端的物体的数量比中间间隔的物体的数量多1个。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
为什么两端物体的数量和中间物体的数量相差1呢?我们随便找一组间隔排列来观察一下,用我们以前学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办法证明吗?先圈一圈,再说一说。把我们得到验证的规律再说一说吧!
三、解决问题,应用规律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你们不但拥有聪明的大脑还有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学知识更要用知识,你们敢带着今天学到的知识迎接老师的挑战吗?
(1)20只小免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把20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多少个夹子?
指名回答。同学们都回答对了,看来对今天所学的规律掌握的不错。
课堂总结,升华规律
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间隔排列,说说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吧?
是啊,其实有规律的现象可以说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一定能发现更多的规律,并且能应用这些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老师希望你们能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
五、课外实践,应用规律
课后,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到的本领设计一个一间隔排列的美丽图案。可以独立设计,也可以和家长、同学合作设计,老师期待着你们精彩的表现。
板书设计:
间隔排列
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地排列,叫一一间隔排列。
相同 相差1
两端物体 与中间物体
不同 相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