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治邺》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pdf
《
西门豹治邺》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识字与写字
识字写字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
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基本的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
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2)
阅读与鉴赏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结合上
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
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
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
言的优美。
(3)表达与交流
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有表达交流的自信心。能认真听他人讲话,努力了解
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影视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
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他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
的意见。
2.学情分析
本课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课文,用的是四年级的学生,因此学情
分析如下: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学生在识字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形近字、多音字、易错字掌握还不够。
(2)基于阅读
学生学习了略读、默读和复述,能够说出课文主要内容,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
点词句的意思,但是对描写人物的表达方法关注不够;复述课文大意时没有方法,不
能连贯复述;能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交流感受,但对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体会不深。
(3)基于口语交际
学生能认真倾听,把握主要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但达到具体生动有一
定难度。学生有表演的欲望,但是相对比较拘谨。
(4)基于习作
学生可根据对文章的理解,结合人物对话,进行剧本改写,不会很成熟,但也是
大胆的实践。
3.教材分析
《西门豹治邺》讲述了战国时期政治家西门豹管理邺地时,惩治恶人、破除
迷信、造福百姓的故事。全文结构清晰,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摸清
底细,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三个情节环环相扣,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
写,表现出了西门豹处理事情的智慧和巫婆、官绅的奸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们能够准确认识“豹、娶、媳、磕、凿、溉”等11个生字,并
能正确书写“豹、派、饶”等15个字。
2.引导学生们能够借助第10—14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
办法好在哪里,并体会他的智慧。
3.引导学生们能够用合适的词语形容西门豹的人物形象。
评价任务:
1.通过预习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前预习,老师总结反馈预习作业的
情况;引导学生通过指读等形式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
通过读帖、范写、练写,正确书写“豹、派”等字。
2.引导学生通过品读相关语段,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体会他的智慧。
3.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体会西门豹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环节一活动一通过预习作业的总结,初步对
检查预习1.总结预习单的完成情况,说说背景。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了解,整
趁势导入2.板书课题。体感知学生当前的学情。
(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