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docx
第一章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一章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第二课时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
3.授课时间:2024年9月10日星期二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地理观察与描述能力,能够准确描述地理现象。
2.培养地理思维,学会运用地理视角分析问题。
3.增强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体验地理知识的应用。
4.增进地理责任感,关注环境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地理观察方法的应用
-详细列明:
-理解并掌握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学会通过地图识别不同地理现象的位置和特征
-能运用地图进行简单的地理计算和方位判断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地理信息的提取与分析
-详细列明:
-理解地理信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学会从地图、图表等不同形式的地理资料中提取关键信息
-分析地理信息之间的关系,形成对地理现象的理解
-例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如何从气候图上分析出某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地图、气候图、地形图等图片和图表,以及与地理现象相关的视频资料。
3.实验器材:准备地球仪、比例尺尺等,用于实地观察和测量练习。
4.教室布置:布置教室,设置分组讨论区,准备实验操作台,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理观察的基本方法,今天我们将继续探讨如何通过地图学习地理知识。请大家回顾一下,地图对于我们了解地理有什么帮助?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图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地理信息。
二、新课讲授
1.地图的三要素
(1)教师展示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教师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比例尺判断地图上的距离。
(3)教师演示如何利用地图上的方向确定实际方向,并让学生尝试在地图上标出方向。
(4)教师讲解图例的含义,让学生学会解读地图上的符号和颜色。
2.地图的应用
(1)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如地形图、气候图、交通图等,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多样性。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地图,提取地理信息,如地形的高低起伏、气候的干湿分布、交通线路的分布等。
(3)教师以实例讲解如何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如规划出行路线、了解地区资源分布等。
3.地图与实地考察
(1)教师介绍实地考察的意义,让学生了解实地考察与地图学习的关系。
(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实地考察,如观察地形、测量距离等。
(3)学生汇报实地考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将实地考察与地图信息相结合,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三、课堂练习
1.教师分发地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评并讲解正确答案。
3.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答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问题,如“如何利用地图了解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3.教师邀请小组代表发言,总结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
1.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3.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地图的奥秘,提高地理素养。
六、布置作业
1.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
2.观察身边的地图,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
3.收集与地理相关的图片、图表等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地理信息系统(GIS)基础:介绍GIS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和操作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卫星影像:展示不同地区的卫星影像,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像感受地理环境的变化和差异。
-地理历史资料:收集历史上著名的地理学家及其贡献,以及他们研究地理的方法和成果,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
-地方特色地理:介绍我国各地的地理特色,如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增强学生的地域认知。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阅GIS相关的学习资料,了解其原理和应用。
-观看地理卫星影像视频,对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分析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阅读地理历史资料,了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认识地理学家的贡献。
-参观当地博物馆或地理展览,了解家乡的地理特色,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