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主题班会 高二下学期反对校园凌辱主题班会教学设计.docx

发布:2025-04-05约1.07万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反对校园欺凌,保护你我他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一、班会背景

-广西南宁龙翔学校隆安校区欺凌事件:2024年5月22日,南宁市隆安县教育局发布情况通报称,龙翔学校隆安校区中学生赵某某、蒙某某等8人对同校同学张某(男,13岁)通过殴打、水烫等方式进行欺凌,造成张某身体多处受伤。目前张某已在区直医院进行治疗,身体状况恢复良好。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年满16周岁的赵某某(17岁)、蒙某某(16岁)等2名涉事学生采取刑事拘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未满16周岁的其余6名涉事学生予以行政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邯郸初中生遇害案:2024年3月11日,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初一学生王某某遭3名同学杀害并埋尸。3月17日晚,肥乡区联合工作组发布情况通报称,涉案犯罪嫌疑人已被全部抓获,现已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据了解,受害人王某某和3名犯罪嫌疑人均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平时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和危害。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友善待人、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

4.?使学生学会正确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明确校园欺凌的定义、类型及具体表现。

2.?掌握应对校园欺凌的有效措施。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校园欺凌的严重性,避免成为欺凌者或旁观者。

2.?帮助学生克服在面对欺凌时可能出现的恐惧、无助等心理障碍,勇敢地采取行动。

四、教学内容

(一)校园欺凌的类型与现象

校园欺凌的定义: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外、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它既包括直接欺凌也包括间接欺凌。校园欺凌不等同于校园暴力,校园暴力包含校园欺凌,而校园欺凌是最常见的一种校园暴力。

校园欺凌的类型:

1.?言语欺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欺凌方式,包括辱骂、嘲笑、威胁、诽谤等。特征是通过语言伤害他人,给受害者造成心理压力。

2.?身体欺凌:包括推搡、殴打、抢夺财物等。这种欺凌通常会给受害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

3.?社交欺凌:指的是孤立、排挤、散布谣言等行为。社交欺凌会让受害者感到被边缘化,影响他们的社交生活。

4.?网络欺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欺凌也越来越多。它包括通过网络平台发送恶意信息、曝光隐私等。网络欺凌的影响范围更广,可能对受害者造成长期的伤害。

5.性欺凌:涉及性方面的言语或行为攻击,如性骚扰、性侵犯等。

6.财务欺凌:主要表现为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散布谣言或者错误信息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

(二)校园欺凌的成因与影响

发生校园欺凌的原因?

(1)家庭:

①过度溺爱导致任性、骄横等不良心理。

②不良家庭环境让孩子背负过多压力,催生心理障碍。

(2)学校:

①只重视成绩而忽视了道德教育。

②平时缺乏管理,出了事又急于息事宁人。

(3)社会:

①暴力影片、游戏等,引起青少年模仿。

②社会不正之风影响青少年的是非观。

③部分媒体过度过细再现犯罪经过。

(4)司法:

①法律界定不清晰、惩戒不严。

②法制教育缺失。

③法律规定,14周岁以下属于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学校、家庭、社会等多重因素

发生校园欺凌的原因?

(1)家庭:

①过度溺爱导致任性、骄横等不良心理。

②不良家庭环境让孩子背负过多压力,催生心理障碍。

(2)学校:

①只重视成绩而忽视了道德教育。

②平时缺乏管理,出了事又急于息事宁人。

(3)社会:

①暴力影片、游戏等,引起青少年模仿。

②社会不正之风影响青少年的是非观。

③部分媒体过度过细再现犯罪经过。

(4)司法:

①法律界定不清晰、惩戒不严。

②法制教育缺失。

③法律规定,14周岁以下属于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校园欺凌的危害:

对被欺凌者:

1.?身心健康受损:可能导致焦虑、抑郁、自卑、恐惧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身体上也可能出现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状况。

2.?学业受影响:因恐惧上学或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导致成绩下降,甚至可能辍学。

3.?社交障碍:难以信任他人,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退缩、回避等行为,影响正常社交能力的发展。

4.?自我认同感降低: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影响自我认知和人格发展。

对欺凌者:

1.?道德和法律风险:形成不良品德和行为习惯,长大后可能更容易违法犯罪。

2.?人际关系问题:难以建立真正健康、长久的友谊。

对学校:

1.?破坏校园氛围:使整个校园笼罩在不安和恐惧之中,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和学校声誉。

2.?增加管理成本: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和资源来处理相关问题。

对社会:

1.?潜在社会不稳定因素:欺凌者和被欺凌者长大后可能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2.?不良示范效应:可能引发更多类似行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