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镦钢盘条产品质量分级和评价方法》.docx
团体标准
冷镦钢盘条产品质量分级和评价方法
Qualitygradationandevaluationforsteelwirerodforcoldheading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ICS77.140.60
CCSH44
T/SSEAXXXX—XXXX
T/CSTAXXXX—XXXX
中国特钢企业协会
中关村不锈及特种合金新材料发布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版权保护文件
版权所有归属于该标准的发布机构。除非有其他规定,否则未经许可,此发行物及其章节不得以其他形式或任何手段进行复制、再版或使用,包括电子版,影印件,或发布在互联网及内部网络等。使用许可可于发布机构获取。
T/SSEAXXXX-XXXX
PAGEI
T/SSEAXXXX-XXXX
PAGE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特钢企业协会团体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中关村不锈及特种合金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团体标准化工作委员会联合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T/SSEAXXXX-XXXX
PAGE1
冷镦钢盘条产品质量分级和评价方法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冷镦钢盘条产品质量分级评价的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以及等级标识。
本文件适用于冷镦钢盘条(以下简称盘条)产品的质量分级和评价。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28906冷镦钢热轧盘条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评价指标体系
基本要求
盘条生产企业生产产品应至少满两年。盘条产品质量应满足GB/T28906或更高水平标准的要求。
盘条生产企业开展评价前两年内未发生重大产品质量事故。
盘条生产企业应未列入国家信用信息严重失信主体相关名录。
盘条生产企业应根据GB/T19001建立并运行相应质量管理体系。盘条生产企业应具有盘条产品过程监控体系,具有相应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及相关检化验设备设施。
评价指标分类及要求
盘条质量等级根据化学成分、冷顶锻、脱碳层、低倍组织、非金属夹杂物、划痕和发纹深度分为特优级、优质级、一般级。盘条产品质量分级见表1。
盘条产品质量分级
质量要求
质量等级
特优级
优质级
一般级
化学成分
P含量
≤0.015%
≤0.020%
符合GB/T28906的规定
S含量
≤0.010%
≤0.015%
符合GB/T28906的规定
O含量
≤0.0015%
≤0.0025%
—
H含量
≤0.0001%
≤0.0002%
—
冷顶锻
C<0.30%:1/4
C≥0.30%或含合金元素:退火态1/4
C<0.30%:1/3
C≥0.30%,退火态1/3
符合GB/T28906的规定
脱碳层
单边总脱碳层深度
(铁素体+过渡层)
不大于公称直径的1.0%
公称直径≤10mm,单边总脱碳层深度(铁素体+过渡层)不大于0.10mm
符合GB/T28906的规定
公称直径>10mm,单边总脱碳层深度(铁素体+过渡层)不大于公称直径的1.0%
完全脱碳层深度
不大于0.01mm
符合GB/T28906的规定
低倍组织
一般疏松、中心疏松、中心(或锭型)偏析应各不大于1.0级
一般疏松、中心疏松、中心(或锭型)偏析应各不大于1.5级
一般疏松、中心疏松、中心(或锭型)偏析应各不大于2.0级
非金属夹杂物
A细≤1.5,A粗≤1.5
B细≤1.5,B粗≤1.5
C细≤1.0,C粗≤1.0
D细≤1.5,D粗≤1.5
DS≤1.5
A细≤2.0,A粗≤1.5
B细≤2.0,B粗≤2.0
C细≤1.0,C粗≤1.0
D细≤2.0,D粗≤2.0
DS≤1.5
—
划痕和发纹深度
≤0.05mm
≤0.07mm
≤0.10mm
评价方法
试验方法
盘条质量分级的检验项目、取样数量、取样方法及试验方法应符合GB/T28906的规定。
评价要求
盘条产品分级评价应建立规范的评价工作流程,包括评价准备、组建评价工作组、制定评价方案、现场评价、编制评价报告、技术评审等。
盘条按批进行质量分级和评价,组批规则应符合GB/T28906的规定。
盘条按5.1进行检验,检验项目全部达到表1某一等级要求时,该批产品可评价为该等级。
等级标识
盘条的质量等级标识由供方标注于外包装及质量证明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