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法律责任—依法办事推进法治化建设.docx
会计法律责任-依法
会计法律责任-依法办事推进法治化建设
教学设计
会计法律责任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班级
20会升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法律责任的种类和内容;《会计法》中规定的会计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2.能力目标:掌握违反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其他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严格遵守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做合格守法的会计人员。
教学重点
明确各种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
教学难点
判断会计行为合法与违法的界限及理由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团队合作学习法、归纳总结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任务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
提问:你知道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吗?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该不该承担法律责任?
观看视频
引入主题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会计法》规定的法律责任主要有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行政责任(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和相关单位执行)
行政处罚
行政处分
刑事责任(人民法院执行)
主刑
附加刑
二、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违反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法律责任
其他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伪造、变造会计资料以及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法律责任
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资料的法律责任
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及人员从事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单位负责人打击报复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职务违法的法律责任
以上内容通过表格的展示,进行分类汇总以及类比。
(见附表)
课堂练习:
【经典例题·单选题】
【经典例题·多选题】
【经典例题·不定项选择题】
三、案例分析—真题再现
上梁不正下梁歪
大运公司2021年度亏损20万元,为了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盈利任务,企业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采取伪造、变造会计凭证等手段调整企业的财务报表,将本年度利润调整为盈利20万元,并将调整后的企业财务报表经企业负责人及有关人员签名盖章后报送。该企业负责人对其授意造假的行为是否应承担法律责任?
答案解析:
该企业负责人应承担法律责任。
《会计法》规定: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
1、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5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
注:教学生在高考的案例题中,如何答题得分。
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理解
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分组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学生展示完成情况,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学生抢答做题,教师点评
学生运用新知分析解题,自主完成,教师进行答案解析
课堂小结
播报瑞星咖啡的处理结果。
有因就有果,违反了法律法规,就应当承担起相应的法律责任。企业谨慎守法,行政部门严格执法,都将推进我国法治化建设。
教师总结
布置作业
案例分析:调离岗位
赵某为某县国有企业总经理,某年,因企业业绩突出,赵某受到组织部门预备提拔考核,准备提升其为该县某局副局长。在考核中,组织部门接到举报,说赵某在任职期间有指使和放任财务人员做假账、打击压制坚持原则的会计人员等问题。于是,该县相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赵某任职期间的相关工作进行了检查,检查中发现:半年前,赵某因不满会计张某多次不听从其做假账的命令且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真实情况,将其调到仓库做库管员。
对案例中的会计违法行为进行分析。
学生完成
板书
会计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二、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一)、违反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法律责任(10项)
(二)、其他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5种)
三、案例分析:上梁不正下梁歪
四、小结
附表:
会计法律责任
违法行为
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法院)
《会计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实施)
行政处分(单位)
违反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行为(10项违法行为)
责令限期改正
罚款:
单位3000-50000元
个人2000-20000元
情节严重,5年内不得从事会计工作
依法处分
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
伪造、变造会计资料及虚假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通报
罚款:
单位5000-100000元
个人3000-50000元
尚不构成犯罪的,5年内不得从事会计工作
撤职直至开除
隐匿或故意销毁应依法保存的会计资料
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和人员伪造、变造或隐匿故意销毁应依法保存的会计资料
—
罚款:
5000-50000元
——
降级、撤职、开除
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职、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