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生长过程中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强化防治技术探究.docx
杨树生长过程中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强化防治技术探究
摘要:杨树是一种常见树种,林业的发展可以维护生物多样性,对气候、水土进行调节,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杨树是一种经济树木,用途十分广泛,可以用于防风固沙、景观绿化、制作家具、造纸等方面。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杨树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病虫害问题会给杨树种植带来较大危害,为了降低病虫害的危害性,种植人员要掌握病虫害的发病特点,针对性地对病虫害问题进行防控,不断提高杨树种植质量。本文主要分析杨树的病虫害发生特点以及强化防控技术。
关键词:杨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杨树是一种速生树种,生长速度较快,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的环境,木材品质优良,具有较强经济性。种植杨树可以满足市场上的木材需求,改善生态环境,如今杨树种植规模越来越大,大量种植杨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态环境的恶化,但是病虫害问题会制约杨树种植产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经济及生态损失。为了改善这一问题,种植人员要不断加大病虫害研究力度,深入了解各类病虫害问题的发生特点,掌握发病规律,针对性地对其进行防控,将病虫害的危害性降到最低。
1杨树常见病害与防治方法
1.1烂皮病
烂皮病在杨树生长过程中较为常见,该病会严重威胁杨树的健康生长。春末夏季是该病的高发期,该病的发病频率与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条件息息相关,湿润度与温度越高的环境越有利于病菌的滋生。病菌的潜伏能力相对较强,尤其是树干被损伤后,发病率会明显增加。当树木的养分供应不足,长势就会越来越差,这也是引发该病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当树木感染病菌后,树干上会出现水肿状的斑块,随着病情的发展,树干上会出现开裂、起皮、脱落等问题,树皮最终会腐烂。病情严重的树木,树皮下部会出现木质部腐烂,树木最终会倒伏、死亡。
为了降低该病的发病率,种植人员首先要做好选种工作,选择长势稳定且具备更强的抗旱、抗寒等能力的品种种植,种植抗病虫害能力更强的品种可以有效降低发病风险。目前常见的抗病性能较为理想的品种主要有小叶杨、钻天杨等。如果种植地区的土壤条件较差,在种植之前要提前对土壤进行处理,通过施加肥料、补充水分提高土壤的肥沃程度,让土壤的湿度符合树木的生长需求,这样可以促进杨树的生长发育。在施肥时要合理控制施肥量,施肥过量或施肥不足都会影响杨树的生长发育质量。当杨树进入休眠期后,种植人员要对其进行修剪,在修剪过程中要注意不能损害杨树的枝条,也不能过度修剪,否则会影响树体的营养状况。当树木感染疾病后,种植人员要立即刮除患病部位的树皮,将疾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将病原菌全部刮除后,要涂抹药物进行杀菌,常用的药物主要有退菌特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等,按照药物使用说明将药物涂抹到患病部位,可以显著提高防控效果[1]。
1.2黑斑病
黑斑病也是杨树种植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该病在春秋季节、雨季或湿度较高的时间段发病率相对较高,种植人员应合理控制种植密度,密度过大会影响种植地块内部的空气流通,会增加各类疾病的发病率。通常情况下,不同患病部位会表现不同的症状,黑斑型的症状主要发生在叶片位置,叶片上会出现水渍状的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变为褐色、灰白色,湿度越高疾病的发病率就越高。雨季后容易出现黑斑型,叶片的边缘会出现黑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斑点会越来越大,最终会形成黑色坏死斑,还会出现黑绿色的霉层。枯梢型主要感染树木的嫩梢部位,嫩梢会逐渐干枯、死亡,颜色会变为黑色,患病部位会快速枯死。肿茎溃疡型常见于树木的茎干部位,患病部位会出现椭圆形的褐色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会越来越大,最终会导致树干肿大、开裂[2]。
在防控黑斑病时,首先要对患病的枝条、树叶统一进行处理,目前常用的方式主要是集中烧毁或掩埋,利用这种方式消灭传染源。为了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在种植之前要合理规划种植地块的空间布局,合理控制树木的距离,尽可能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可以利用轮作的方式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在发病初期要及时使用药物进行控制,用药时要合理控制药物用量与用药频率,利用科学的防控方法提高防治效果。目前常用的药物主要有10%杀菌优水剂或者50%速克灵。除了使用药物进行控制之外,也可以使用天然的微生物制剂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与繁殖,这是降低病害风险的关键。另外,利用微生物制剂对疾病进行控制,还可以提高防控工作的绿色性与环保性。
1.3溃疡病
溃疡病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该病会直接影响杨树的长势,严重时会导致杨树死亡。该病主要发生于树干基部2.5m以下的部位,在发病初期患病部位会出现接近圆形的水泡,水泡的表面比较光滑,随着病情的发展水泡会逐渐破裂,流出无色、淡黄色的液体。这些液体在与空气产生接触之后会逐渐变为褐色,裂口位置会出现较多的深黑褐色残留物。树干上会出现明显的条状痕迹,当液体全部流出后,水泡会逐渐干瘪,有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