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热泵埋管系统技术交底.pdf
地源热泵埋管系统技术交底(U型管垂直度偏差≤1‰)
一、设计依据与规范标准
1.国家标准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23:明确地埋管垂直度允
许偏差≤1‰,钻孔深度误差≤0.5%。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16:要求
PE管材公称压力≥1.6MPa,耐温范围-20℃~50℃。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DB11/T1253—2022:规定钻孔
间距≥4.5m×4.5m,孔径≥150mm,灌浆材料需含10%膨润土+90%细砂。
2.行业规范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强调地埋管系
统需进行岩土热响应试验,换热能力≥50W/m。
–《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焊接目视检验规范》CECS71-94:要求PE管电熔连
接接口无气泡、裂纹,熔接参数符合厂家技术标准。
二、施工准备与材料选型
1.场地勘查与放线
–地质勘查:通过岩土热响应试验确定土壤导热系数(≥1.5W/(m·K))及地
下水位分布,钻孔前需清除地下障碍物并标记孔位。
–放线精度:使用全站仪定位,孔位偏差≤50mm,编号采用分区+序列号(如
A1-001)。
2.材料要求
–PE管材:选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100(SDR11),公称压力≥1.6MPa,
管壁厚度≥2.3mm(Φ32mm),管材进场需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
–金属翅片:铝制圆弧形翅片,凹槽直径与U型管匹配,安装后翅片与管壁
间隙≤0.2mm。
3.设备与工具
–钻孔机:配备垂直度自动纠偏系统,钻杆直径≥150mm,泥浆泵流量
≥50L/min。
–检测仪器:经纬仪(垂直度测量)、压力表(试压精度±0.5%)、红外热
成像仪(焊缝检测)。
三、施工工艺流程与关键控制点
1.钻孔施工
–垂直度控制:钻孔过程中每钻进10m使用经纬仪校核,累计垂直度偏差
≤1‰(即100m深度偏差≤100mm)。
–泥浆管理:泥浆比重控制在1.05~1.25,含砂率≤4%,防止塌孔并减少钻
具摩擦热。
2.U型管下管与固定
–下管工艺:采用机械下管,U型管与灌浆管同步下放,每2.5~3m设置管
卡固定,确保双U管间距均匀(±5mm)。
–防浮措施:下管后立即注入配重砂(粒径≤5mm),防止地下水浮力导致
管体位移。
3.灌浆与回填
–灌浆材料:原浆回填或膨润土混合料(10%膨润土+90%细砂),灌浆压
力≥0.3MPa,自下而上连续灌注,排除孔内空气。
–回填密实度:水平沟槽底部铺设50mm厚中砂垫层,分层回填夯实(每层
≤300mm),压实系数≥0.95。
4.管道连接与试压
–电熔连接:温度控制210℃±10℃,熔接时间按管径计算(Φ32mm管需
90秒),冷却期间严禁扰动。
–水压试验:分段试压压力≥1.5倍工作压力(即2.4MPa),保压24h压降
≤0.02MPa,且无渗漏。
四、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
1.垂直度检测
–检测方法:钻孔完成后采用陀螺仪或垂直度检测仪全孔测量,数据记录精
确至0.1‰。
–偏差处理:偏差>1‰时需重新钻孔,原孔采用膨润土+水泥浆封堵。
2.材料与焊缝检验
–PE管材:每批次抽样3%进行环刚度(≥8kN/m²)和抗拉强度(≥20MPa)
测试。
–焊缝质量:红外热成像检测熔接面均匀性,剖切检查熔深≥管壁厚度的
90%。
3.系统验收
–换热性能:岩土体综合导热系数≥1.8W/(m·K),单孔换热量≥60W/m(夏
季工况)。
–整体试运行:连续运行72h,进出水温差≤5℃,系统能效比(COP)≥4.5。
五、安全与环保措施
1.施工安全
–有限空间作业:沟槽深度≥1.5m时需设置支护结构,作业前检测氧气浓度
(≥19.5%)。
–用电安全:临时用电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PE
线重复接地电阻≤4Ω。
2.环境保护
–泥浆处理:钻孔泥浆经沉淀池分离后外运,严禁直接排入市政管网。
–噪声控制:施工噪声昼间≤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