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 》教学设计.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湖心亭看雪》
教 学 设 计
平顶山市育才中学 杨艳蕊
《湖心亭看雪》教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品读句段法 3.资料助读法 4.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工具】
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关于西湖的诗句导入新课。
二、出示目标
学生齐声朗诵学习目标,并明确重点、难点。
三、诵读课文
1.学生自读(根据提示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语气。)
2.学生展示读(配音乐,展示读。)
四、疏通文意.
1.参照课下注释,小组疏通文意,然后提出不懂的地方,大家共同解决。
2.词语检测 解释下列画横线的词语。
(1) 余挐一小舟 (2)客此
(3)及 下船 (4)强饮三大白
3.资料助读
“白”字的字体演变图片,酒器“白”的图片。
白是一个会意字,这是字体的演变过程。“白”是一种罚酒用的杯子,俯视杯口,其形状酷似甲骨文中的“白”字。
五、品读课文
(一)赏景
1.在文中找出描写湖心亭雪景的句子
2.指导学生诵读写雪景的句子。
(注意:男生以厚重的语气,读出浩大的气势,女生以轻柔的语气,读出渺小的味道。)
3.写景句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
4.“湖上影子”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二)品人
1.从文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张岱的性格特点的词语。
2.在文中找一找,张岱的“痴”体现在哪里?
3.能从他的行为中看出他什么性格特征?
(三)悟情
1.“铺毡对坐”的两个人见到“余”有什么表现?
2.发挥想象:在这两个人心目中,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翻译“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在“在湖中想不到还会有 的人”间加上词语。)
3.“余”又有什么表现?
4.结合助读资料,分析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5.讨论:对于作者这种为追念已故王朝而避世归隐的行为,你有什么看法?
(四)总结
六、巩固提升
1.请说出下列带横线的字词的意思。
(1).一: 上下一白 惟长堤一痕
(2).是: 是日更定 是金陵人
(3).白: 上下一白 强饮三大白
2.翻译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比较阅读: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七、盘点收获
学习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或者有什么疑问,请尝试着写下来。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以《读〈湖心亭看雪〉,品张岱的痴情》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400字。
九、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张岱
景:天人合一
人:超凡脱俗 痴
情:追念故国
十、教学反思
本文的教学设计以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为依据,注重文言文的词汇理解和积累,结合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一定的文言词汇积累,加上本文文意相对简单,课文篇幅也较为短小,因此在疏通文意时并没有留太多时间;但短文长教,简文丰教,以“读”作为突破口,从最开始的全文朗读到重点句子的品味读,到最后的全体同学激情朗读,“读”是整堂课的主线,在读中寻找疑问,在读中丰满人物,在读中体会心情;另外本课的多媒体运用也力求简单有效,特别是西湖雪景的那段视频,点燃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感到不满足的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有些还开始于老师预先设计好的“导”,如果能彻底地实现课堂思维从学生始,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就好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