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区花生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的具体实施与几种病虫害的防治.docx
山东地区花生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的具体实施与几种病虫害的防治
摘要:花生属于我国的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广,作为一种优质油料作物参与到群众的生活中。花生在农业生产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整体生产成效可给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直接影响。从山东地区农业生产情况来看,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花生种植规模呈逐步扩张趋势,但是依然存在种植技术相对老套且高产技术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本文对山东省花生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的各项应用要点展开研究,为花生增产及农民增收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花生;高产;种植技术
山东地区气候条件与花生生长需求的契合度较高,因此花生在山东地区得到了非常广泛的种植,作为一类经济作物与油料作物参与到区域农业经济建设与食品生产中来。随着各类种植栽培技术的不断研发,人们越发重视利用各类新型栽培技术来增加花生产量。
1花生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的播种前准备工作
1.1选种
从山东地区气候条件来看,由于其地理跨度较大,从沿海地区到内陆的气候条件差异显著,其中沿海地区温度相对稳定,而内陆地区容易出现温差大且灌溉水量较少的情况。在筛选花生品种的过程中,应优先考虑气候环境条件,确保所选品种能够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正常生长。土壤类型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土壤肥力及其排水性方面,花生根系在沙质土壤中生长较迅速,但在土壤肥力较低的情况下可能需要额外补充肥料;黏质土壤虽然保水性好,但也可能存在排水不良的问题,影响花生的生长性能。除自然因素的综合考量之外,相关工作者在推进选种方面的工作时还需要优先选择那些具有高产潜力及抗逆性的品种,并且高产潜力意味着在理想条件下这些品种能够产出更多的花生,配合其抗逆性能帮助花生保持稳定生长状态,规避种植田内因极端天气或病虫害因素而绝产。山东省农科院近年来推广的潍花8号、花育28号等品种,正是基于对当地气候、土壤和市场需求的研究结果,这些品种在实际种植中表现出色,其中潍花8号以其高产和抗逆性强而闻名,适宜在沙质土壤和壤土等土壤类型中种植,与山东地区多数种植地土壤条件相适配的同时,后期种植管理难度较低[1];而花育28号则在黏质土壤中表现出色,其发达的根系有利于高效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及养分,降低种植资源投入总量,实现丰产稳产。
1.2种子处理
对种子开展浸泡处理是花生种植工作中的一项关键流程,通过将种子浸泡在水中可以有效去除种子表面附着的脱落组织和异物,减少病原菌的滋生,规避花生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遭到感染。通常情况下,浸泡时间需要控制在4~6小时,水温保持在25~30℃,这样既能达到清洁种子的目的又不会影响种子活力。除浸泡处理外,种植户还要对花生种子进行一定的消毒暴晒。消毒时可以选用1%硫酸铜溶液,浸种5~10分钟,有效杀灭种子表面潜在的病原体。暴晒工作则强调通过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种子表面病原体,配合提高种子温度来强化种子内部酶物质的活性,协助花生种子稳定出芽。通常情况下,可将种子摊放在阳光下暴晒2~3天,每天翻动3次即可取得良好的消毒效果[2]。
对种子开展药剂拌种处理则是提高种子抗病虫害能力的重要手段,技术人员可用特定的化学药剂在种子表面覆盖一层保护膜,将花生种子与外界病菌隔绝,降低害虫附生现象的发生。拌种药剂筛选方面,可采用5%萎锈灵悬浮种衣剂、25%吡虫啉及2.5%咯菌腈等。药物剂量管控方面,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调配,以5%萎锈灵悬浮种衣剂为例,每100千克种子可使用药剂200~300毫升,将其加水稀释后均匀喷洒在种子表面,或将种子放置到药液中进行浸泡,确保每粒种子都充分覆盖药剂。除化学药剂之外,种植户还可在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利用生物菌剂进行种子处理,其中相对具有代表性的是利用枯草芽孢杆菌或哈茨木霉菌等有益微生物开展拌种处理,增强种子抗病能力的同时提高根系的生长能力。
1.3整地
花生种植中的整地工作以犁地流程为基础,而犁地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翻耕土壤来改善种植地土层的松散度与透气性。种植户在犁地时可将土壤向下翻耕30厘米左右,这样的深度可以确保土壤结构得到充分改善,帮助花生根系向下蔓延。犁地翻耕处理还能将土壤底层养分带到表层,丰富花生所能获取的各类养分并破坏病虫害的发展环境,为花生健康生长打下相应基础。由于花生的产量及其生产质量会受到种植田内排水效果的直接影响,因此在完成初步犁地之后要推进土地平整处理,帮助花生种子均匀分布,构建良好排水条件。土壤平整不仅要求地面平整,还要做到上松下实,这是由于上层土壤松软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而下层土壤紧实则有助于防止植株倒伏。精细化土壤平整处理可为花生种子提供充足且优质的生长空间,配合排水系统来避免积水所导致的花生根系腐烂现象,降低各类病害的整体发生概率。排水系统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条件及降雨情况,在地势较低或易积水的地区,可以通过开挖排水沟和设置排水管道的方式来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