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案例.docx
学而优教有方
PAGE2/NUMPAGES2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举例说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结合图片,通过“观察与思考”归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重点难点】
[重点]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举例说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
对比分析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形态结构的异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准备藻类(水绵、海带)、苔藓(校园中的青苔)和蕨类植物(肾蕨);放大镜;手机支架等。
[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3分钟)
1.PPT展示不同地区的植被图片。
2.概述植物的分类。
结合图片,认真听讲。
让学生感知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且各种绿色植物的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
探索新知(30分钟)
活动一:互动探究(10分钟)
一、藻类植物
1.PPT展示:碧绿的西湖图片、碧绿的江水图片。
(1)“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春天来了,西湖的水泛起了绿色,这是为什么呢?
(2)你还知道有哪些关于水中春色的诗句?
2.结合图3-1、图3-2,教师介绍藻类植物的分类。
3.PPT展示多种常见的藻类植物(水绵、衣藻、海带、紫菜、裙带菜、石花菜、鹿角菜)。
4.希沃授课助手投屏展示水绵、海带,教师讲解介绍其形态特征。
5.结合图3-1、图3-2,以及刚刚展示的藻类植物,完成P73“观察与思考”所给的3个问题。
6.结合上述内容,学生自学教材P74图3-3,完成下面的表格。
藻
类
植
物
生活环境
形态结构
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1.思考、回答问题。
2.认真听讲。
3.认真观察。
4.思考、回答问题。
5.完成表格。
1.结合图片理解诗句所描述现象的原因,对藻类植物有初步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紧靠命题趋势,在情境中解决问题。
3.让学生对藻类植物有进一步的认识。
4.教师投屏介绍藻类植物的形态特征,教会学生如何观察,同时投屏可以让每个同学都能看到。
5.引导学生用表格形式进行知识总结,便于进行对比,为后续内容的学习作铺垫。
探索新知(30分钟)
活动二:合作探究(12分钟)
二、苔藓植物
1.PPT展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诗中描述的是哪种植物呢?
2.PPT展示:多种常见的苔藓植物(葫芦藓墙藓、地钱)。
3.每组发放一小块青苔和一个放大镜。
4.PPT展示:阅读教材P74-75,结合手中的青苔,与小组同学合作完成P75的“观察与思考”。
(1)与藻类植物相比,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
(2)从形态上看,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哪些主要的区别?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系吗?
5.希沃白板倒计时3分钟。
6.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抽取2位同学回答问题。
7.某地修建了一座燃煤的火力发电厂。几年后,原来在这里生长的许多绿茸茸的苔藓植物不见了,这是为什么?
8.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苔
藓
植
物
生活环境
形态结构
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1.结合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2.观察、思考。
3.展开讨论。
4.抽中的学生回答问题。
5.思考、回答问题。
6.结合知识,完成表格。
1.诗句感染,激发学生对苔藓植物进行进一步探究。
2.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答藓植物,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检测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
4.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
5.巩固知识
探索新知(30分钟)
活动三:自主学习(8分钟)
三、蕨类植物
1.PPT展示:几种常见的蕨类图片。
2.每桌发放一小节肾蕨。
3.PPT展示:结合手中的蕨类,以及教材P76-77的介绍,完成下列表格。(3分钟)
蕨
类
植
物
生活环境
形态结构
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4.希沃白板倒计时3分钟。
5.巡视课堂,手机拍摄部分学生的答案。时间到后,投屏点评学生的答案。
6.教师介绍一些现存的、比较古老的蕨类植物。
1.观察、思考。
2.阅读、思考,完成表格。
3.认真听教师分析。
4.认真听讲。
1.以校园里的植物为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结合前面的方法,自主完成表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能力以及迁移能力。
3.根据答题情况,针对性开展教学。
4.拓展学生的认识。
提炼总结(5分钟)
1.概述绿色植物的分类。
2.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表格。
植物类群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生活环境
形态特征
代表植物
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