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材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以八年级教材为例.docx
研究报告
PAGE
1-
初中地理教材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以八年级教材为例
一、课程思政元素概述
1.课程思政的概念及重要性
课程思政是一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过程,它强调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品质。这种教育方式的核心在于,通过学科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认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以期达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首先,课程思政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从而增强对国家的认同和热爱。其次,课程思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地理学科涉及人类与自然、社会和环境的关系,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在社会发展中的责任,激发为国家和民族贡献力量的使命感。最后,课程思政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在地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其文化自信。
具体到地理学科,课程思政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包含了丰富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通过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教师可以将思政教育融入地理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接受到深刻的思政教育。例如,在讲述我国地形地貌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地形地貌的多样性和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探讨人口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总之,课程思政在地理学科中的实践,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2.地理教材中课程思政的体现
(1)地理教材中课程思政的体现首先表现在对国家地理特征的介绍上。教材通过详细描述我国的地形地貌、气候类型、自然资源等地理要素,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祖国的地理环境,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教材在介绍地理现象和规律时,注重挖掘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如长城、大运河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介绍,旨在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历史责任感。
(2)地理教材在课程思政方面的体现还体现在对全球性问题的关注上。教材在讲述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热点问题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和可持续发展意识。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途径,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公民。
(3)地理教材在课程思政的体现还表现在对地理实践活动的安排上。教材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和研究,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将所学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教材在实践活动的设计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如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社区服务活动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八年级地理教材的特点
(1)八年级地理教材在内容设计上注重基础性。教材围绕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系统地介绍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旨在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地理学科基础。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能够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
(2)八年级地理教材在知识结构上具有综合性。教材不仅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还涉及地理技能的培养,如地图阅读、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等。这种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3)八年级地理教材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实践性。教材鼓励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和小组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地理学习过程。教材中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如制作地图、开展地理游戏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此外,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八年级地理教材内容分析
1.自然地理部分思政元素挖掘
(1)在自然地理部分的教材中,可以通过介绍我国丰富的地形地貌,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例如,在讲述喜马拉雅山脉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通过讲述黄河、长江等河流的治理历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让他们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2)自然地理部分教材中关于气候类型的介绍,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全球视野和环保意识的思政教育素材。如讲解不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