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项练01:2023央视春晚高考历史考点汇总(普通用卷).docx
PAGEPage1/NUMPAGESPages3
热点一:2023央视春晚高考历史考点汇总
专项训练
主题一、“一带一路“——“多彩丝路”、“大美中国”、“绚烂世界”
主题二、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主题三、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文化自信
主题四、航天科技
1.(2021·重庆高考·2)下图是分别在埃及、阿富汗和中国出土的罗马搅胎玻璃瓶,有学者指出它们是罗马工匠制作的。这可用于佐证()
A.大月氏成为丝绸之路的中心B.丝绸之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C.罗马搅胎玻璃瓶技术沿丝绸之路东传D.东汉与罗马帝国建立了官方直接往来
2.(2022·天津高考·10)下图中包含了近年打捞出的一艘沉船的重要信息
/
这些信息可以印证()
A.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B.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C.印度洋贸易往来活跃D.欧洲早期殖民扩张
3.(2022·全国甲卷·26)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4.(2021.6·浙江高考·3)中国是丝的国度,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丝绸文明。至汉,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在某汉代考古遗址发现有一件素纱禅衣,重量仅49克。识图(右为汉代局部示意图)判断,该遗址位于()
A.①B.②C.③D.④
5.(2023·安徽皖江名校高三12月联考·14)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船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在这条大动脉上,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资源、成果等实现共享……罗马、安息等古国欣欣向荣,中国汉唐迎来盛世。这说明()
A.亚非拉文明具有共同特征B.交通是文明传播的必然前提
C.文明交融能促进社会发展D.商品贸易促进了社会的转型
6.(2023·江苏南通海安市高三上期中·3)下图所示文物大量出土于隋唐墓葬中,而在此前和此后的墓葬中却很罕见。这间接说明隋唐时期()
A.对外贸易处于顶峰B.西北边疆战乱频繁
C.丝路贸易较为兴盛D.榷场互市相当活跃
7.(2023·重庆巴蜀中学高三“零诊”考试·2)在公元前4世纪前后的中亚、印度等地区的古墓中,发现有精美的中国丝绸残片,甚至出土了带有凤凰图案的中国刺绣;大约同一时期的希腊古典著作称中国为“赛里丝”(丝国),据此可知()
A.中国丝织技术开始西传B.汉代以前中西交通往来已经出现
C.中国与欧洲建立了直接联系D.汉代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明交流
8.(2023·北京海淀区高三上期中·6)以下考古成果与历史解释对应准确的是()
?
考古成果
历史解释
A
四川西昌发现王莽时期的一处窖藏,出土铜锭4个和铸造货币的钱范5块
汉代西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
B
湖北荆州西汉墓出土“南郡簿”记载,南郡“免老”(对老人免征税役)人数共2966人,平均每县174人
汉代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C
敦煌出土的部分唐代借贷文书上有担保物和保人的记载
唐朝时开始出现实物借贷
D
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考古发现一批6—8世纪粟特(西域古政权)铸造的圆形方孔钱币,上有“开元通宝”等汉字
丝绸之路推动中原文化传播
9.(2023·广东高三综合测试·4)敦煌莫高窟曾出土近千枚回鹘文木活字,每枚大小约3cm2,其年代约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上半叶。这批回鹘文木活字,可用于()
A.确证活字印刷的发明时间B.考察元朝对西域因地制宜的治理策略
C.研究两宋治下的民族交融D.探讨丝绸之路与古代科技传播的关系
10.(2023·“皖豫名校联盟”高中毕业班考试·10)有学者指出,“一带一路”既有利于中国利用这个平台带动产业升级,解决中国产能和外汇储备过剩问题,也有助于扩大全球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复苏,促进亚洲国家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从该观点可看出,当代中国()
A.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B.多边外交的务实理性
C.立足改革全球治理体系D.引领经济全球化潮流
11.(2023·江苏镇江高三上期初考试·8)过去,古丝绸之路最知名的产品是丝绸、茶叶、瓷器,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