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与番茄酱》教学设计.doc
PAGE1/NUMPAGES3
《番茄与番茄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活动由2部分组成。
“番茄的生长过程。”借助泡泡语“到菜园里看看吧”引出番茄的生长过程,即番茄种子在土壤里历经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感知番茄的生长过程,渗透“番茄是自然长成的,属于自然世界产物”的知识。
“我们来做番茄酱。”呈现了教师带领学生制作番茄酱的过程。泡泡语“制作前要把手洗干净”提示学生制作过程中保持干净、卫生。制作番茄酱的主要过程——洗净、去皮、切块、打碎、蒸煮消毒、添加佐料、装瓶密封等。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手制作番茄酱,得出结论:番茄酱是人加工制造出来的产品。
拓展与创新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列举实例。泡泡语“河流、房子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认识更多属于自然世界的产物以及属于人工世界的产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身边既有一个自然世界,又有一个人工世界。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对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的认识,让学生能够区分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学习目标
1.知道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建筑物、纺织产品、交通工具、家用电器、通信工具等构成了人工世界;知道我们周围的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在教师指导下,能从观察、制作活动中认识物体的外部形态特征。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4.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番茄、冰糖、刀具、搅拌机、电磁炉、锅、铲子、带盖的瓶子;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与猜测
谜语导入:红红脸蛋像苹果,切开里面汁儿多,生吃熟食都可以,酸酸甜甜就是我。打一种蔬菜。
学生回答:西红柿。
师(出示西红柿实物):西红柿也叫“番茄”,是大家喜欢吃的一种蔬菜,它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板书:番茄与番茄酱。)
二、探究与实践
(一)番茄的生长过程。
小组讨论番茄的生长过程,小组代表回答。
教师播放视频:小番茄的生长旅程。
小组交流、总结番茄的生长过程——种子入土,生根发芽,长成植株,开花结果。
教师点评、总结:像番茄这样自然长成的物品属于自然世界。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番茄的生长过程,丰富生活经验,初步认识自然世界。】
(二)我们来做番茄酱。
师:吃薯条时,大家喜欢蘸着番茄酱吃。番茄和番茄酱有什么不同呢?
生:番茄酱是用番茄加工制成的。
生:将番茄做成番茄酱后,我们既可以享受到美味,又可以长期保存它。
教师播放制作番茄酱的视频。
学生总结制作流程:洗净、去皮、切块、打碎、熬煮、加佐料、装瓶密封等。
师生一起制作番茄酱。
小组交流制作番茄酱的体会与收获:番茄酱是人加工制造出来的产品。
教师提问:还有哪些像番茄酱这样由人加工制造出来的产品?
学生讨论回答:苹果酱、梨汁、地瓜脯等。
教师总结:像番茄酱、苹果酱、梨汁等由人加工制造出来的产品属于人工世界。
【设计意图:制作番茄酱的活动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拓展与创新
教师出示小麦与面粉、树木与木桌、石头与石雕的图片。
教师要求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物品属于自然世界,哪些物品属于人工世界。
学生回答。
教师出示房子、河流、纺织产品、建筑物等图片。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哪些属于自然世界,哪些属于人工世界。
教师总结:我们的身边的事物有些属于自然世界,如河流、湖泊、山脉、动物、植物等;有些属于人工世界,如家用电器、通信工具、建筑物等。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让学生对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有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