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docx

发布:2025-04-06约5.03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犌B15193.6—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2015-01-28发布

2015-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犌B15193.6—2014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15193.6—2003《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本标准与GB15193.6—200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修改了范围;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修改了试验目的和原理;

—修改了试验方法;

—修改了数据处理。

1

犌B15193.6—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的基本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评价受试物对哺乳动物骨髓细胞的遗传毒性。

2术语和定义

2.1染色体结构畸变

通过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结构变化。如染色体中间缺失和断片,染色体互换和内交换等。结构畸变可分为染色体型畸变(chromosome-typeaberration)和染色单体型畸变(chromatid-typeaberration)。

2.2染色体型畸变

染色体结构损伤,表现为在两个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点均出现断裂或断裂重组的改变。

2.3染色单体型畸变

染色体结构损伤,表现为染色单体断裂或染色单体断裂重组的损伤。

2.4染色体数目畸变

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不同于正常核型。

2.5核内复制

在DNA复制的S期之后,细胞核未进行有丝分裂就开始了另一个S期的过程。其结果是染色体有4、8、16…倍的染色单体。

2.6裂隙

染色体或染色单体损伤的长度小于一个染色单体的宽度,为染色单体的最小错误排列。

2.7有丝分裂指数

中期相细胞数与所观察的细胞总数之比值。

3试验目的和原理

在试验动物给予受试物后,用中期分裂相阻断剂(如秋水仙素或秋水仙胺)处理,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以便增加中期分裂相细胞的比例,随后取材、制片、染色、分析染色体畸变。

本试验可检测受试物能否引起整体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以评价受试物致突变的可能性。若

2

犌B15193.6—2014

有证据表明受试物或其代谢产物不能到达骨髓,则不适用于本方法。

4仪器和试剂

4.1仪器

实验室常用设备、恒温水浴锅(37℃±5℃)、离心机、生物显微镜。

4.2试剂

4.2.1秋水仙素(0.4mg/mL):置于棕色瓶中,冰箱保存。

4.2.2氯化钾溶液(0.075mol/L)。

4.2.3固定液:甲醇与冰醋酸以3∶1混合,临用时现配。

4.2.4姬姆萨(Giemsa)储备染液:取Giemsa染料3.8g和少量甲醇于乳钵里仔细研磨,逐渐加入甲醇至375mL,待完全溶解后,再加入125mL甘油,混合均匀。置37℃恒温箱中保温48h。保温期间振摇数次,促使染料的充分溶解。取出过滤,室温保存,两周后使用。

4.2.5Giemsa应用染液:取1份Giemsa储备染液与9份磷酸盐缓冲液(1/15mol/L)混合而成。临用时配制。

4.2.6磷酸盐缓冲液(pH6.8)。

4.2.6.1磷酸氢二钠溶液(1/15mol/L):磷酸氢二钠(Na2HPO4)9.47g溶于1000mL去离子水中。4.2.6.2磷酸二氢钾溶液(1/15mol/L):磷酸二氢钾(KH2PO4)9.07g溶于1000mL去离子水中。4.2.6.3取磷酸氢二钠溶液(1/15mol/L)50mL与磷酸二氢钾溶液(1/15mol/L)50mL混合。

4.2.7阳性对照物:常用环磷酰胺,丝裂霉素C等。

5试验方法

5.1受试物

受试物应使用原始样品,若不能使用原始样品,应按照受试物处理原则对受试物进行适当处理。

5.2实验动物

5.2.1动物选择

常用健康年轻的成年大鼠或小鼠,如使用小鼠,可选择7周龄~12周龄,试验开始时动物体重的差异不应超过平均体重的20%。动物应随机分组,每组雌性和雄性动物至少各5只。如果试验设有几个采样时间点,则要求每组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