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物理试卷(解析).docx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苏州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卷
高一物理
注意事项:
1.本调研卷选择题11题,非选择题5题,共16题,满分为100分,调研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学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调研序列号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3.将每题的答案或解答写在答题卷上,在调研卷上答题无效,调研结束,只交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1题,每题4分,共计4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
A.速度变化量、加速度 B.重力、动摩擦因数 C.位移、时间 D.速率、路程
【答案】A
【解析】A.速度变化量、加速度都是矢量,故A正确;
B.重力矢量,动摩擦因数是标量,故B错误;
C.位移是矢量,时间是标量,故C错误;
D.速率和路程都是标量,故D错误。
故选A。
2.“电动平衡车”是时下热门的一种代步工具。如图所示,人站在“电动平衡车”上在水平路面上沿直线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车速度越大刹车越困难,是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平衡车受到路面向上的弹力,是平衡车发生形变产生的
C.人对平衡车的压力和平衡车对人的支持力大小一定相等
D.路面受到向下的压力,是因为平衡车和人的重力作用在了路面上
【答案】C
【解析】A.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大小与速度无关,故A错误;
B.平衡车受到路面向上的弹力,是路面发生形变产生的,故B错误;
C.人对平衡车的压力和平衡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一定相等,故C正确;
D.路面受到向下的压力,是因为平衡车的压力作用在了路面上,故D错误。
故选C。
3.放河灯是我国一种传统民间活动。如图所示的河灯随着河水自西向东飘向下游时,突然吹来一阵北风,则之后河灯可能的运动轨迹为()
A.1轨迹 B.2轨迹 C.3轨迹 D.4轨迹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曲线运动中,所受合力的方向应指向凹侧,河灯受北风之力应向南转弯,可排除1、2轨迹;但北风并不会影响水平方向的速度,但在轨迹4中,水平速度减为0,故可排除4轨迹,故C正确。
故选C。
4.如图所示为某次“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系在小圆环上的两细绳套长度要相等
B.两弹簧测力计间夹角越大越好
C.实验中选择质量较大的小圆环比较好
D.小圆环受到、共同作用与受到F单独作用都要到达同一位置O点
【答案】D
【解析】A.该实验中,为了能在所确定的力的方向上直接截取表示力的大小的线段,两细绳套必须长些,以减小实验误差,但并不需要等长,故A错误;
B.两弹簧测力计间夹角适当大些,并非越大越好,故B错误;
C.小环起到连接的作用,质量越小越好,否则小环重力影响实验,故C错误;
D.小圆环受到、共同作用与受到F单独作用都要到达同一位置O点,以保证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5.如图所示的落地灯用三根对称的支架支撑在水平地面上.已知落地灯所受重力为G,三根支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30°,则每个支架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A.G B.G C.G D.G
【答案】A
【解析】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地面对三根支架的支持力之和等于G,则对每根支架的支持力为,所以每个支架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故选A。
6.关于对力和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中符合史实的是()
A.牛顿首先提出了“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这一观点
B.伽利略将实验与逻辑推理和谐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研究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
C.笛卡尔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D.亚里士多德首先将物体间复杂多变的相互作用抽象为“力”
【答案】B
【解析】A.笛卡尔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故A错误;
B.伽利略将实验与逻辑推理和谐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研究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故B正确;
C.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故C错误;
D.牛顿首先将物体间复杂多变的相互作用抽象为“力”,故D错误。
故选B。
7.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站在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记录的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同学的体重约为500N,除此以外,还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A.该同学做了两次“下蹲-起立”的动作
B.下蹲过程中人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C.起立过程中人一直处于超重状态
D.该同学做了一次“下蹲-起立”的动作,且下蹲后停顿约2.8s后起立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