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物态变化+全章综合检测卷+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docx
《第二章物态变化》全章综合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分度值为0.01℃
B.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C.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连续测量
2.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将一把带柄的金属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然后再放入口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
A.熔化 B.液化 C.凝固 D.凝华
3.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上的水通过三态变化在自然界中不停地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洋和湖泊中的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
B.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水滴,属于熔化现象
C.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冰晶,属于凝固现象
D.小水滴遇到冷空气变成小冰珠,属于凝华现象
4.下列对疫情防控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解释符合科学原理的是()
A.利用冰袋给高烧病人降温,这是因为冰熔化放热
B.医护人员所带护目镜的镜片上出现水雾,这是汽化现象
C.打开存放疫苗的冰箱时看到周围有“白雾”,这是由于空气液化形成的
D.打疫苗擦酒精时,皮肤感到更凉,主要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
5.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
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C.在第30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在第10min到第25min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
6.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的开水降温成55℃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成55℃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能够快速变温的工作原理是()
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
7.用水银体温计检测体温,水银体温计是根据的性质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8.校园的公布栏上张贴了这样一则公告:由于气候较冷,各班早上暂停拖地.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避免同学们摔倒受伤.小林在家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该过程中水蒸气(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9.端午节时很多人家会煮粽子.煮粽子的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打开锅盖取粽子时要注意防烫伤,因为水蒸气液化(填“吸热”或“放热”);剩下的粽子放入冰箱冷冻后再取出时,粽子表面有一层白霜,这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三、简答题(第10题5分,第11题5分,共10分)
10.小明洗澡后,发现浴室的A、B两根水管,水管A上布满水珠,水管B上完全见不到水珠,如图所示.小明认为A管通的是热水,B管通的是冷水.你认为小明的判断对吗?请说明理由.
11.寒冬时节的早晨,汽车司机上车后常发现在挡风玻璃上出现白色的“哈气”,于是司机打开暖风,很快就能除掉“哈气”;夏天,下大雨后,挡风玻璃上也出现“哈气”影响安全驾驶,于是司机打开空调制冷,很快“哈气”也被除掉.为什么同样的现象,司机采取不同的方法却收到了相同的效果?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
四、实验探究题(共10分)
1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A处铁圈的位置是根据来确定的.?
(2)组装好实验器材后,小明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温水,用温度计来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
(3)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直至水沸腾并持续2min后停止加热,将所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请你预测一下,当水沸腾2min后,如果小明继续加热4min,此时的水温应为℃.
(4)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水中气泡的情形如图所示,此时烧杯中的水处于(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状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水银体温计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体温计的玻璃泡和毛细管之间有一个缩口,它的作用是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断开,因此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