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立德树人落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其实我觉得这个方面一定。将自己的教学与做人结合起来,我觉得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教会做人的道理,我觉得通过耳濡目染言传身教这样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重要性。
一、高中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的意义
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各学科知识技能的同时,去学习影响自己道德品质形成的知识,实现自身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在教育工作中,德育工作拥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学生只有成为有道德,有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人,才能更好地约束自己、发展自己,成为对祖国、对社会发展有利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在高中阶段,学生处在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在信息化社会影响下,多元的文化和信息在不断冲击着学生,为避免学生被错误信息、不良文化所影响,语文教师应该肩负起自身立德树人的责任和义务,将语文学科的人文学科性质利用起来,实现立德树人,帮助学生实现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发展,打好教育教学的基础。
在立德树人的视域下,各学科教学的德育工作也积极开展起来。语文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学科,对学生语言能力和素质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高中语文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科目,为发挥自身具备的育人作用,也重视美育的渗透,这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完善,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为促进美育和语文教学的融合,现阶段应该加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研究,为美育渗透下的语文教学提供更强的理论支持。
二、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行为的榜样
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给学生形成直接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源于对任课教师的认可,甚至是崇拜,很多学生对一门课缺乏兴趣,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原因是对教师的不认可,可见教师自身的个人魅力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很大!因此,教师必须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一方面在学生面前树立正面、积极的个性形象,另一方面要善于与学生沟通,能够换位思考,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幽默的方式处理矛盾,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从而获得他们的认可,给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使他们在为人处世方面有具体的“参考”,有助于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教师还可以多用行动给学生树立榜样,如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或慈善活动,通过争当志愿者、爱心人士等行动,能够更积极地引导学生,因为“身教”比“言传”更有说服力!
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下,语文教学的改革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如何开展也被教师重视了起来。在此背景下,语文教师需要看到自己身上的育人责任,将美育工作灵活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利用不同形式和手段,促使学生发现、感受及体会不同的美,提高学生发现、理解及运用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