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边城》名师导学 (1).docx
高中语文精编资源学而优·教有方
PAGE2/NUMPAGES2
《阿Q正传》《边城》名师导学
学习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精神胜利法”的内涵。
2.能通过人物、风景和风俗的描写,理解沈从文笔下的“世外桃源”。
3.通过比较阅读,感受鲁迅和沈从文小说各自的独特性。
学习活动
1.梳理阿Q所经历的事件,填写下表。根据表格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阿Q的形象特点。
事件
起因
过程
结局
提示
人物的形象特点可以通过事件来表现。理清阿Q经历事件的起因、过程、结局,再结合作品其他内容的思考,可以分析得出阿Q的形象特点。分析形象特点时要勾连前后事件,注意小说语言的反讽意味和其他表现手法。
2.“精神胜利法”是阿Q标志性的性格特征,它在阿Q身上有怎样的具体表现?作者想通过“精神胜利法”告诉读者什么?
提示
①精神胜利并不是真正的胜利。它的具体内涵在作品中不是直接说出来的,而是通过与阿Q发生冲突的对象、面临的情境,阿Q“转败为胜”的方式、语言及其心理感受来表现的。
②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精神病态。体会鲁迅的用意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结合当时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的表现来思考。还可以结合当今时代和环境作进一步思考,注意时代环境变化后“精神胜利法”本质不变的现象,探究其警戒意义。
3.沈从文自己说过,他向往“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边城》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他的人生向往?
提示
分析沈从文的人生向往要从原始美好的自然、朴实无邪的人物、纯粹无私的人际关系、对爱情亲情的向往等方面入手,分析时要借助精彩的描写、传神的叙述、深刻的议论等进行深入思考。从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些方面入手,体会作者表达的独特性。
4.结合课文解读,比较阅读这两篇作品,分别用200字分析《阿Q正传》的“杂文化”和《边城》的“散文化”特征。
提示
①分析《阿Q正传》中与杂文相通的地方,要注意杂文的特征,如插科打诨的戏仿、现实针对性、反语、论辩性和独特的语言风格等。
②分析《边城》的“散文化”,不仅要注意小说的叙事性因素大大弱化,不以情节冲突取胜的特点,还要关注小说的叙述方式、渲染美丽乡村生活的抒情笔调,非戏剧性的结构,以及心理描写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