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高效无害栽培关键技术课件.ppt
*************************************病虫害防治原则预防为主选择抗病品种,轮作倒茬,避免连作;合理密植,保持通风;科学施肥,增强植株抗性;加强栽培管理,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定期检查田间,及时发现病虫害,在发生初期进行防治,防止蔓延。综合防治根据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方法。充分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结合栽培管理措施,如中耕除草、及时清除病残体等,降低病虫基数。科学用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按照推荐剂量使用。注意轮换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防止产生抗药性。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确保产品安全。适时用药,把握最佳防治时期,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病虫害防治是芹菜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产量和品质。实施绿色防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是芹菜无公害生产的必然要求。通过建立健全的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案,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不同生长阶段的防治重点有所不同:苗期重点防治猝倒病和地老虎;生长前期重点防治蚜虫和根腐病;生长中后期重点防治叶斑病和软腐病。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如生物农药、天敌昆虫和物理防治等,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产品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物理防治防虫网在设施栽培中,入口处安装防虫网(40-60目),有效阻止蚜虫、蓟马等害虫进入。露地栽培可在小面积区域搭建简易网棚,减少害虫直接危害。确保防虫网完好无破损,避免害虫通过孔洞进入。杀虫灯在田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或黑光灯,诱杀夜间活动的成虫,如地老虎、斜纹夜蛾等。每亩设置1-2盏,设置高度为1.5-2米。开灯时间为傍晚至凌晨,每天4-6小时。色板诱杀利用害虫的趋色性,在田间悬挂黄板或蓝板诱杀害虫。黄板主要诱杀蚜虫、粉虱等,蓝板主要诱杀蓟马。每亩设置30-40张,均匀分布,高度与植株齐平,定期更换。物理防治是芹菜无公害栽培的重要技术,具有无残留、不污染环境的优点。合理利用物理防治手段,可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主要害虫种类,选择适合的物理防治方法。此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物理防治方法。如太阳能杀虫器,利用趋光性诱集并杀死害虫;粘虫板,涂有粘胶的彩色板,可粘住飞行昆虫;防虫障,在田间设置反光膜或银灰色地膜,干扰害虫的视觉定向。多种物理防治方法综合应用,可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依赖性,提高防治效果。生物防治释放天敌利用七星瓢虫、草蛉、捕食螨等天敌昆虫防治害虫使用生物农药应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微生物制剂控制害虫3种植驱虫植物田边种植万寿菊、薄荷等植物驱虫或诱集天敌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间的天然拮抗关系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对环境友好,无残留风险。在芹菜无公害栽培中,生物防治是重要的技术手段。七星瓢虫和草蛉可有效控制蚜虫;捕食螨可防治红蜘蛛;苏云金杆菌和白僵菌等微生物农药对多种害虫有良好防治效果。实施生物防治应注意以下几点:根据害虫种类选择针对性强的天敌;释放天敌时应选择在早晨或傍晚,避开高温时段;生物农药喷施后应避免强光直射,减少有效成分分解;避免与化学农药混用,防止影响天敌活性。生物防治通常见效较慢,应在害虫发生初期开始应用,并适当增加用量和处理次数。结合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可显著提高防治效果。化学防治选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对人畜安全,适用于目标病虫害用药时机病虫害发生初期,晴天上午喷施,避开高温和大风天安全间隔期严格遵守规定,采收前7-15天停止用药轮换用药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农药,防止产生抗药性化学防治在芹菜病虫害防治中仍然是重要的手段,但应科学合理使用。选择农药时应优先考虑生物源农药和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如阿维菌素、多杀菌素、苦参碱等。严格按照推荐剂量使用,不随意增加用量和混用农药。用药时机的把握非常关键。对于病害,应在发病初期或按照预测预报进行预防性喷药;对于害虫,应在低龄幼虫阶段用药,效果最佳。喷药时应注意药液均匀覆盖植株,病害重点喷洒发病部位,害虫则要注意喷到隐蔽处。安全间隔期是确保农产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不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同,一般为7-15天,必须严格遵守。采用水肥一体化设备可以实现药肥同施,提高利用率,减少用量。采收与储存确定适宜采收时间观察外观特征,结合种植日期判断成熟度。一般移栽后60-80天可采收,叶柄长度达25-30厘米,颜色鲜亮,质地脆嫩时为最佳采收期。选择合适采收方法根据销售要求选择带根采收或切根采收。带根采收保鲜期长,适合远距离运输;切根采收方便包装,适合近距离销售。进行采后处理清洗、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