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巡检系统解决方案.docx
智能巡检系统解决方案
在当前电力巡检管理工作中,依然沿用传统的以人为主的模式,随着电力行业的飞速发展,传统电力人工巡检方式已逐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运维需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型电力智能巡检系统应运而生,它就像电力领域的一位智慧守护者,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一.新型电力智能巡检系统建设背景???
(一)传统人工巡检,效率不高
1)运维工作量大
日益增长的厂站数量以及不断提升的精益化管理要求,给运维提出了新的挑战,一线运维人员面临着工作负荷大、时间长的问题。
2)人工巡检不确定性高
设备分布广泛,巡检点位多,巡检人员数量有限,难以做到对所有区域实时监控,不能第一时间察觉隐患,同时由于人工疏忽、遗漏等问题,导致巡检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3)设备状态感知不足
厂站分散、无人值守,仅靠人工巡检在设备巡检精细化、状态掌握实时化等方面无法满足现阶段电网设备安全稳定运行要求。
4)人工数据缺乏积累
巡检记录大多采用纸质记录,记录内容简单且不够规范,数据缺少持续积累,更谈不上数据回溯和后期的大数据分析。
(二)传统轮式机器人巡检系统仍存在不足
1)巡检点位未完全覆盖
电力设备多分布在复杂的室内外环境中,由于成本、安装位置受限等原因,固定摄像机难以覆盖所有巡检点位,同时,传统的轮式机器人无法在复杂的厂站环境中自由行动,姿态调节能力弱,巡检的空间和范围相对受限。因此,传统机器人+摄像头方案难以完成所有点位巡检任务。
2)系统整体可靠性水平有待提升???
传统轮式巡检机器人存在避障能力不足、通过性差等方面问题,故障率高;
无人机遇大风天气无法执行任务,且偶现失联、炸机等情况;
随着大量传感器的接入,对系统性能也提出了挑战。
3)拓展性差
传统轮式机器人或者轨道机器人等,拓展性略差,不便通过集成机械臂以及其他外接设备来实现一些自动化操作,如操作紧急分闸按钮。
4)不同系统间数据仍未实现互通
系统大多以项目独立构建,开放性比较低,相对封闭,传感器厂家型号各异、型号不通、整合困难,形成多个烟囱式的应用系统,以及多个数据孤岛。
面对上述电力厂站运维痛点以及现有智能巡检系统存在的问题,亟需打造新型电力智能巡检系统,将智能巡检机器人、高清视频、红外监测以及多种前端智能感知设备有效整合,同时对接状态监测装置、辅助设备集中监控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等系统,实现厂站巡检的远程化、智能化、自动化。
二.新型电力智能巡检系统建设价值???
综合运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手段,达到多设备统一接入、三维可视化,实现对厂站的全时、全维、全景覆盖,实现智能巡检、识别分析、主动预警以及远程调阅,替代运维人员开展设备巡检、主动预警、缺陷跟踪、一键顺控确认以及现场安全监督管控,全面支撑智能运检业务,助力运检业务纵向联动指挥、横向协同作业、数据智能感知、过程风险预控,建立人物互联、物物相连的电力智能生产生态体系,让运检工作轻松实现智能化与精细化。
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运维、检修等作业智能规划与自主导航,自动分析与预警、自动输出报表等功能,能够减少人员到现场巡检次数,提高运行人员工作效率,提升巡检质量,有效降低运检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员工感知。
通过对厂站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联合智能巡检,能够及时发现设备运行隐患及故障,采取及时有效的检修,保证厂站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通过日常巡检和测试中采集的大量的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对设备存在的运行风险进行超前预警、主动运维,从而实现智能决策的“数据智能驱动”设备运维新模式。
三.新型电力巡检系统架构???
四.功能全景图???
五.核心功能介绍???
(一)统一数据接入
统一数据接入模块包括协议管理、规则引擎等模块,可实现不同协议、不同格式的报文数据快速适配,实现各系统之间数据互通,操作使用简单,只需选择协议、编辑规则即可实现数据接入。
(二)巡检点位管理
设备结构管理:支持多级管理,默认基于电力5级结构的设备层级(场地、间隔、设备、部件、点位);
点位编辑:编辑巡检点位的业务属性,包括点位需要检测的类型(表计/缺陷/测温等)以及告警阈值等;
绑定视频预置位:将巡检点位与摄像头的预置位进行绑定,以设置需要由摄像头来观测的点位;
同步机器人点位:通过在线或离线同步的方式,将机器人端采集到的点位按照规范同步进入到巡检系统中。
(三)巡检任务管理
对厂站巡检任务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与调度;
支持常规巡检以及专项巡检;
可以配置巡检点位以及检修区域,执行巡检时会自动绕过检修区域;
支持人工干预任务执行进展;
(四)智能识别
内置多种识别算法,目前电力行业主要覆盖以下常用算法:
30类设备缺陷识别算法,如外壳破损、绝缘子破裂等;
15类设备状态识别算法,如压板、开关等;
9大类表计读数算法,如压力表、油位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