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五节
黄土高原
教
学
设
计
授课人:范秋平
单 位:平顶山市曹镇中学
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
第五节 黄土高原
一、设计思路
根据七年级学生探究欲强烈,逻辑能力加强,但综合思维能力还较弱的情况,设计以学生探究为主体,教师引导帮助为主导的探究式小组合作的学生课程,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危害的课程重点和难点。因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危害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所以通过小组合作再加上丰富的图文材料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成因;
3.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探讨由此导致的 严重后果。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简要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
3.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探讨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后果的分析,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重点和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及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
四、教学资源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步骤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黄土高坡》,配合景观及民俗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获得对黄土高原的基本印象,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 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成因;
3.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探讨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
(三)自主学习
1.读89页图B,在图上指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欣赏89页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概括黄土高原地形的基本特征;
3.阅读91页“风吹来的黄土”内容,说出黄土高原的黄土是怎么来的?
学生根据指导要求,自主学习。5分钟后,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并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结合多媒体课件对重难点适当点拨。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主要通过学生读图获取;地形特点通过黄土高原地貌的图片和描述文字,总结出地形特点是沟壑纵横;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可以通过学生自主阅读P91《阅读》“风吹来的黄土”并通过播放视频加以巩固和理解。
(四)合作探究
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以下内容:(5分钟)
1.结合课本P90“活动”内容,小组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探讨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会带来哪些危害?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和危害的探究,主要通过学生分工合作、小组探究来突破。
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小组代表到大屏幕前依据相关多媒体课件对问题予以解答,老师针对学生掌握情况,对重难点和学生疏漏内容进行精讲。
六、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梳理总结本课所学。从黄土高原的自然概况包括位置范围、地形地貌,最重要的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可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最后再归纳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
七、课堂检测
大屏幕出示检测题,学生解答,老师纠错。
附板书设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