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3S01016-社区护理学-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docx
PAGE8
附件5-1
ADDINCNKISM.UserStyle《社区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课程·2023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号
2223S01016
开课单位
护理学院
课程名称
(中文)社区护理学
(英文)CommunityNursing
课程性质
必修
考核类型
考试
课程学分
2.5
课程学时
42+12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
先修课程
解剖学、生理学、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
适用专业(类)
护理学
二、课程描述及目标
(一)课程简介
《社区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随着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的变化、疾病谱的变化、医疗费用的增长以及为实现“健康中国、健康人民”的战略目标,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已成为新时期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社区护理学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应用了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与技术,以社区为基础、以人群为对象、以服务为中心,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融于护理学中,并以促进和维护人群健康为最终目的,提供连续性、动态的和综合的社区护理服务。?旨在通过社区护理学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社区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熟悉社区健康护理、家庭健康护理及个人健康护理方法与策略,培养独立在社区和社区家庭工作、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护生将来从事社区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系统地掌握社区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社区健康护理、家庭健康护理及社区重点人群的健康护理措施、健康教育方法等;充分体现对护理对象的尊重和关爱,及人道主义精神。同时,能够使学生明确社区护理的性质、任务,认识到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培养独立在社区和社区家庭工作、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社区护理人才。具体如下:
课程目标1:学生系统地掌握社区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社区健康护理、家庭健康护理、社区重点人群的健康护理与管理、社区健康教育,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和护理、疾病康复、临终关怀知识。
课程目标2:具有从事社区护理的基本能力,掌握社区家庭访视、社区健康教育、康复护理技术、健康档案的建立、社区灾害救治等社区基本护理技术及管理内容。
课程目标3:在家庭访视、社区健康教育、社区康复护理技术及全人群健康保健中充分体现对护理对象的尊重和关爱,体现人道主义精神真正做到为促进社区居民的健康全心全意服务的专业精神。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权重
1-4掌握生命各阶段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护理对象的护理知识。
1-5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知识。
识。
1-9熟悉不同人群卫生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包括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疾病康复和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1-10了解国家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1-12了解护理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
课程目标1
50%
2-1具有在护理专业实践中有效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2-2具有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护理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及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
2-4具有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能力。
2-5具有配合急危重症的抢救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的初步能力。
2-6具有从事社区护理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种环境中为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与其文化相一致的健康保健服务。
2-7具有初步运用批判性思维和临床决策的能力,以保证安全有效的专业实践。
2-11具有自主学习和创新发展的基本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健康保健需求。
课程目标2
30%
3-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对护理学科有正确的认识,对其发展具有责任感,初步形成以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为己任的专业价值观。
3-2关爱生命,尊重护理对象的价值观、文化习俗、个人信仰和权利,平等、博爱,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护理对象的健康服务的专业精神。
3-3具有科学精神、慎独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
3-5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跨学科合作的意识。
3-6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主动获取新知识、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态度。
3-7初步形成科学的质疑态度和批判反思精神,具有循证实践、勇于修正自己或他人错误的态度。
课程目标3
20%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
社区护理学的教学包括理论授课、社区实验及社区实习;理论课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是为主,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以启发式教学方法为指导思想,结合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学习通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实验课通过演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社区护理学基本技能。从而达到我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