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导学案1.doc
PAGE1/NUMPAGES5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导学案1
【学习目标】
1.以我国水资源区域分布为例,说明其分布不均衡、南多北少的特点。
2.读图说出南水北调三线方案,简要说明东线、中线、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
【课前先学】
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1.南水北调的必要性: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位,从地域上看,多少。
2.南水北调的可行性:长江是我国第大河,年径流量稳定,季节分配也较,长江流经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上游靠近区(填三大自然区名称),中下游与最缺水的平原相邻,地理条件有利于调水。
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
1.西线工程:位置在上(填大的地形单元),地势高于西北和华北地区,可以供水。
2.中线工程:从第三级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的水库和库区引水,可自流供水给平原的大部分地区。
3.东线工程:位于第三级阶梯东部,在黄河以南,地势高低,
需北送,在黄河以北则可以向北自流。
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1.积极意义:将有效缓解调入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状况,促进其发展,改善城乡居民的和地区的,具有巨大的效益、效
益、效益。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1)长江径流减少,会引起海水,河口盐度,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2)径流量减少会引起长江泥沙,使航道淤塞。
(3)调水对江淮地区的的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4)东线工程范围内地势,地下水位较高,天然排水条件较差,调水后土壤容易发生。
(5)东线工程位于长江下游,输水沿线工业发达,会污染水源,降低。
【问题与例题】
问题1:我国水资源分布有何特点?
例题1: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A.东南多,西北少B.东南少,西北多
C.夏秋多,冬春少D.冬春多.夏秋少
问题2:华北缺水的原因是什么?
例题2:我国华北地区缺水最严重,其最主要原因是()
A.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B.江河径流量少
C.受冬季风影响小D.地处内陆,季风很难到达
问题3:南水北调工程三条方案的路线各有哪些优缺点?
例题3:南水北调工程选择“东线先行”,主要原因是()
①东线工程经过平原地区,长江水可通过人工渠道自流到华北平原,直达天津②东线工程难度小③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取水,水量大④东线工程受水的黄、淮、海流域缺水最为严重⑤东线工程大量抽取长江水,可减少长江下游的洪涝灾害
A.①②B.①③C.③⑤D.②④
问题4: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有哪些?
例题4:对南水北调工程全面实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效缓解调入区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B.促进了调入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C.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地区的生态环境
D.加快了山西煤炭的外运
【课内检测】
1.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效益是()
A.社会效益--缓解城乡、工农业用水紧张状况
B.生态效益—促进受水地区经济发展
C.经济效益—控制地下水下降和地面沉降
D.环境效益—治理工业“三废”
2.东线方案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A.地面下沉B.土壤盐碱化C.湖泊面积增大D.湿地面积增加
3.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是()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地区D.两广地区
4.造成水资源的地区差异最主要的因素是()
A.各地径流量不同B.降水量的地区差异
C.纬度位置不同D.海陆位置不同
5.关于水资源利用的正确说法是()
A.水资源虽可再生,但其数量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是有限的
B.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水是不可替代的资源
D.节水保水防治水污染已成为当务之急
6.调节水资源季节变化的主要措施为()
A.跨流域调水B.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C.兴修水库D.植树种草,改变地表植被状况
【课堂小结】
一、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
1、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2、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3、我国北方(华北)缺水的原因
4、长江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条件
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西线方案、中线方案、东线方案
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四、西气东输工程
1、中国能源输送的大动脉
2、实施背景
3、意义
【课后作业】
1.人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
A.水圈内的水量总体B.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C.陆地上的水体总量D.陆地上的淡水总体
2.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