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第八章西北地区 同步单元讲练测02-练基础(原卷版).docx
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
02-练基础
一、选择题
下图是土墙平顶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该建筑物平顶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大 B.气温高 C.降水少 D.日照强
2.该建筑最有可能出现在我国的()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南地区
去年暑假,小珍随父母坐火车外出旅行,按照火车行进的路线,他们沿途先后看到下列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依次排列的植被景观图,反映了我国()
A.从南往北的热量变化 B.从东往西的热量变化
C.从东往西降水变化 D.从南往北的降水变化
4.根据图中植被景观变化判断,小珍一家的旅行路线最可能是()
A.从吉林向南到香港 B.从辽宁向西到新疆
C.从广州向北到黑龙江 D.从新疆向东到山东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局部景观素描图,甲乙所在河流中途消失,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甲乙所在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河流属于外流河 B.甲地河流水量大于乙地
C.冬季河流水量大于夏季 D.雨水是该河流的主要水源
6.该地为改善农业"靠天收"的状况,可采取的措施是()
A.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B.开垦荒地,扩大作物种植面积
C.大量开采地下水,改善灌溉条件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浙江是中共一大召开之地,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的家乡也在这里。作为中共党员,她发扬“红船精神”,植根大漠研究石窟艺术,努力打造“数字敦煌”,为保护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做出杰出贡献,被誉为“敦煌女儿”。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樊锦诗的家乡()
A.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 B.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
C.河、湖众多,水运十分便利 D.土壤肥沃,农耕文明出现晚
8.樊锦诗潜心研究的敦煌文物得以长期保存,其自然原因主要是这里()
A.气候干旱,风沙掩埋 B.山高谷深,地表崎岖
C.泥沼密布,难以挖掘 D.丝绸古路,人迹罕至
9.打造数字敦煌,可以让游客在网上体验莫高窟文物的魅力,实现有效限流。它的主要好处是()
A.促进了红船精神发扬 B.保护了世界文化遗产
C.提高了文物研究水平 D.增加了石窟经济收入
草方格,顾名思义是利用废弃的麦草一束束呈方格状铺在沙上,再用铁锹轧进沙中,留麦草的1/3或一半自然竖立在四边,然后将方格中心的沙子拨向四周麦草根部,使麦草牢牢地竖立在沙地上。读左图“塔里木盆地交通、城市、油气资源分布图”、右图“草方格”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塔里木盆地()
A.煤、铁资源丰富 B.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河流水源为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 D.人口、城市分布在地势平坦的盆地内部
11.草方格的作用是()
A.抑制流沙 B.保护牧草 C.涵养水源 D.增加降水
12.图中所示油气管线的相关工程()
A.缓解了新疆能源紧张问题 B.可把上海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C.带动了新疆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D.加剧了上海的大气污染
天山牧场是我国最大的山地牧场,牧民根据季节变化选择不同海拔高度的牧场。读“天山牧场季节轮牧图”完成下面小题。
13.牧民在天山牧场主要放牧()
A.牦牛 B.三河马 C.新疆细毛羊 D.三河牛
14.牧民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进行轮牧,对应的牧场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摄影爱好者小李到图4所示地区拍素材,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
A.林业 B.种植业 C.畜牧业 D.渔业
16.该地区发展此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A.水草肥美,气候适宜 B.矿产资源丰富
C.降水量丰富,水网密集 D.土地面积广大
读“内蒙古自治区植被景观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往西,植被变化的规律大致是()
A.森林→草原→荒漠
B.荒漠→森林→草原
C.森林→荒漠→草原
D.草原→森林→荒漠
18.植物生长与水分关系密切,据图推断内蒙古自治区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大致是()
A.南多北少 B.北多南少
C.东多西少 D.西多东少
19.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农业区是()
A.湟水谷地 B.天山山麓 C.河西走廊 D.河套平原
二、解答题
20.下图示意中国局部地形,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山脉①②③④位于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是___________(填数码代号),②山脉北侧地形区是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