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解剖生理学专项测试卷附答案.docx

发布:2025-04-05约7.49千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解剖生理学专项测试卷附答案

一、单选题

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阐明人体

A.细胞的生命现象

B.器官的功能活动

C.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D.正常功能活动的规律

答案:D。人体生理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规律,A选项细胞生命现象只是一部分,B选项器官功能活动不全面,C选项与环境相互关系不是主要任务。

2.内环境是指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组织液

D.血浆

答案:B。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组织液和血浆是细胞外液的组成部分。

3.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负反馈调节

答案:D。负反馈调节是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能使系统的活动保持稳定;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是机体的调节方式,但不是维持稳态的关键机制。

4.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A.收缩反应

B.分泌活动

C.动作电位

D.离子运动

答案:C。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的共同特征是产生动作电位,收缩反应一般是肌细胞的反应,分泌活动是腺细胞的功能,离子运动是产生动作电位的基础但不是兴奋的共有特征。

5.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浓度差的形成与维持是由于

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C.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D.细胞膜上Na?-K?泵的作用

答案:D。细胞膜上的Na?-K?泵能逆浓度差将Na?泵出细胞,将K?泵入细胞,从而维持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A选项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与静息电位有关,B选项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与动作电位有关,C选项易化扩散不能维持浓度差。

6.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是由于

A.K?外流

B.Cl?内流

C.Na?内流

D.Ca2?内流

答案:C。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是由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突然增大,Na?大量内流导致的;K?外流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Cl?内流一般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有关,Ca2?内流在神经递质释放等过程中有作用。

7.红细胞沉降率加快主要是由于

A.血细胞比容增大

B.血浆卵磷脂增多

C.血浆白蛋白增多

D.血浆球蛋白增多

答案:D。血浆球蛋白增多时,可使红细胞叠连加速,导致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细胞比容增大一般会使血沉减慢,血浆卵磷脂和白蛋白增多会使血沉减慢。

8.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A.心肌是功能上的合胞体

B.心肌肌浆网不发达,Ca2?贮存少

C.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D.心肌有自律性,会自动节律收缩

答案:C。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延续到心肌舒张早期,在此期间,心肌不能接受新的刺激产生兴奋和收缩,所以不会产生强直收缩;A选项心肌是功能上的合胞体与同步收缩有关,B选项心肌肌浆网不发达与收缩特性有关,D选项心肌有自律性与自动节律收缩有关。

9.衡量心肌自律性高低的主要指标是

A.动作电位的幅值

B.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C.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D.阈电位水平

答案:C。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是衡量心肌自律性高低的主要指标,速度越快,自律性越高;动作电位的幅值与心肌的兴奋性等有关,最大复极电位水平和阈电位水平影响心肌的兴奋性,但不是衡量自律性的主要指标。

10.影响正常人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

A.心输出量

B.大动脉弹性

C.阻力血管的口径

D.血液黏滞性

答案:C。阻力血管(小动脉和微动脉)的口径变化对舒张压影响较大,口径变小,外周阻力增大,舒张压升高;心输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大动脉弹性主要影响脉压差,血液黏滞性对血压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影响舒张压的主要因素。

11.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

A.呼吸肌的舒缩活动

B.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C.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

D.气体的分压差

答案:B。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呼吸肌的舒缩活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与肺的扩张和回缩有关,气体的分压差是气体交换的动力。

12.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最有效刺激是

A.一定程度的缺氧

B.血中H?浓度升高

C.一定浓度的CO?

D.高浓度的O?

答案:C。一定浓度的CO?是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最有效刺激,适度的CO?可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一定程度的缺氧主要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但不是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最有效刺激,血中H?浓度升高也可刺激化学感受器,但作用不如CO?,高浓度的O?会抑制呼吸。

13.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胃

B.小肠

C.大肠

D.食管

答案:B。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其具有吸收面积大、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长等有利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