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施工处理技术综述.pdf

发布:2025-04-09约4.04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施工处理技术综述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作业能够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重要参考依

据,本文从阐释岩土工程勘察要点入手,针对四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技

术进行了大体分析,并以某工程为实例,围绕施工前期准备、施工过

程控制与质量检测要点三个层面,探讨了地基处理技术在岩土工程施

工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相关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岩土勘察;地基处理;水泥搅拌桩

0引言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将直接影响到地基施工质量,对于地基承载力

与建筑工程质量具有辐射影响。在地基施工处理前需加强对工程项目

的现场勘察力度,借助土工试验实现对现场土层指标的详细分析,利

用空间勘测技术进行合理布点,并采取适宜评价方法、编写工程地质

勘察报告,为工程施工质量创设完备保障。

1岩土工程勘察要点分析

通常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需从建筑工程地基设计阶段入手,深入施

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作业,结合以往地质勘察结果选取恰当的勘察技

术,保障获取到准确的地质数据资料。在岩土工程勘察作业环节需把

握以下五项要点:①开展土工试验,针对施工区域的粉土特性进行

合理划分、完成土壤颗粒分级,明确用于评价地质条件的各类指标;

②依据土粒比重检测标准完成土质土粒检测,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

性;③利用空间勘测技术进行合理布点,通常采用GPS、GPRS等技

术手段实现对较大空间范围内岩土工程状况、周围不确定性因素的准

确勘测,借此提高岩土勘察的便捷性与效率,实现对岩土情况的准确

辨别;④落实岩土工程评价,依据工程建设区域的土质条件选取适

宜评价方法,确定建筑工程地基承载力与均匀性,借此有效避免工程

建设成本浪费问题的发生;⑤完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针对工程所

处区域的地质特征、施工条件进行客观分析,为实际施工提供具体建

议,保障岩土工程施工质量[1]。

2地基处理技术在岩土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探讨

2.1常用地基处理技术

2.1.1强夯施工技术

强夯法主要指利用重力作用进行地基夯实处理,致力于提高地基

承载力。在地基施工过程中应将重锤质量控制在8~10t范围内、下落

高度约为20m,在重锤开始下落时将势能转换为动能,在重锤与地基

接触时将动能转化为对地基土体的动能与势能,使得地基土体间的缝

隙被压缩、土体抗压强度得到提升,可发挥显著的地基处理效果。但

在此过程中需考虑到重锤下落对施工现场周围建筑物、管线埋设等情

况的影响,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2.1.2预压处理技术

受地理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基施工涉及到软弱

地层,需采用预压法进行地基处理。通常预压法包含真空预压法如图

1所示、加载预压法等技术类型,在实际应用时需采用覆盖土层、覆

盖砂层等方式对施工区域施加一定的静荷载,随后进行地基压实处理,

利用重力作用提高地基承载力水平。在应用预压法进行地基处理时,

需首先开展地基承载力试验,待加强地基控制后再施加荷载,保障有

效提升地基承载力,增强预压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

2.1.3砂石垫层换填技术

部分岩土工程对于地基承载力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倘若在前期

勘察中发现地基软弱层厚度较大,需在实际施工时先将软弱地基部分

进行清除,再开展地基夯实作业,选取强度大的砂石材料进行换填,

经由垫层将地基上部荷载传入下部地基中,借此提升地基承载力。为

解决浅层地基沉降问题,可选用基础置换处理技术,并且在施工过程

中加强对工艺标准的控制,保障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最大限度缓

解地基沉降问题。

2.1.4复合地基处理技术

受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的影响,部分场地不适用于实行桩基施工,

对此可采用复合地基处理技术进行深厚淤泥层的加固处理,通过在淤

泥滑动面进行搅拌加固、改变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并依照一定间距在

管桩中设置水泥搅拌桩,加强对搅拌桩直径、桩体长度、强度等指标

的控制,借此有效发挥加固效果,提升复合地基的整体承载力。

2.2地基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

2.2.1工程概况

以某建筑工程为例,该工程建设占地面积约为40万m2,包含10

幢高层建筑物,各单体住宅楼的建筑面积约为20万m2、层高为33

层,建设场地属于淤泥软土地基,且在施工场地的北向距红线30~50m

处有一排2层高的砖混结构民房建筑。通过开展前期岩土勘察作业发

现该工程所处区域的地质条件由上至下分别为杂填土(层厚)1~5.1m、

淤泥(层厚10~20m)、强风化土(层厚5~10m)、中风化岩土(主楼

下顶板埋深1~2.32m),地下水水位标高为5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