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36T-水质碘化物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编制说明.docx

发布:2025-04-06约4.12万字共7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水质碘化物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编制说明

《水质碘化物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编制组

二〇二二年十月

PAGEII

目录

TOC\o1-5\h\z\u1 项目背景 1

1.1 任务来源 1

1.2 工作过程 1

2 标准制修订的必要性分析 2

2.1 碘化物的环境危害 2

2.2 相关环保标准和环保工作的需要 2

3 国内外相关分析方法研究 3

3.1 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相关分析方法研究 3

3.2 国内相关分析方法研究 5

3.3 国内外相关分析方法与本方法标准的关系 6

4 标准制修订采用的原则、方法和技术路线 7

4.1 标准制修订的基本原则 7

4.2 标准制修订的技术路线 8

5 方法研究报告 10

5.1 方法研究的目标 10

5.2 方法原理 10

5.3 试剂和材料 10

5.4 仪器和设备 11

5.5 样品 12

5.6 分析步骤 14

5.7 结果与计算 20

5.8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20

6 方法比对 22

6.1 方法比对方案 22

6.2 方法比对过程及结论 22

7 方法验证 23

7.1方法验证方案 23

7.2 方法验证过程 25

8 与开题报告的差异说明 33

9 参考文献 34

附1方法验证报告 36

PAGE9

《水质碘化物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编制说明

项目背景

任务来源

根据《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1年底三批江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赣市监标函〔2021〕4号),《水质碘化物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列为2021年底三批江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之一,项目编号为DB36-2021-3-12。由江西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承担该标准的修订工作,南昌市华测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协作共同承担标准制定工作。

工作过程

(1)成立标准编制小组,开展前期调研

2021年3月标准修订任务下达后,江西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立即成立标准编制组,标准编制组成员包括多年从事重金属分析工作的同志和具有丰富制修订标准经验的同志。通过开展前期调研工作,进行了资料收集、相关仪器配件耗材的购置、实验准备等一系列活动。

2021年4月,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召开内审会,同意立项。

2021年5月,江西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召开立项评估会。

2021年6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江西省标准化条例》要求,经立项评估,省市场监管局同意立项。

2022年标准工作按照《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HJ168-2010)的要求,研究建立标准方法的验证方案。

(2)开展实验研究工作,组织方法验证

2022年上半年组织江西省赣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江西省梦保美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江西三思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江西省金源有色地质测试有限公司、江西省地质地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一二实验室、江西省萍乡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进行方法验证试验。

2022年5月,收集全部方法验证报告,汇总方法验证数据。编写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含方法验证报告)

2022年10月,编制完成《水质碘化物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验证汇总报告,提交《水质碘化物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标准方法文本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标准制修订的必要性分析

碘化物的环境危害

碘化物指含\h碘为-1价\h氧化态的二元离子\h化合物,属于易溶于水的电解质,包括碘化铵等金属碘化物和碘化氢等非金属碘化物。碘化物都属于电解质,是离子化合物,常见的碘化物包括:碘化氢(HI)、碘化钠(NaI)、碘化钾(KI)、四碘化碳(CI4)、碘化银(AgI)、三碘化氮(NI3)等。

碘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在天然水体中含量极微,成人每日生理需碘量约在100-300μg。当水中含碘量10μg/L或平均每人每日碘摄入量40μg时,即可断定为碘缺乏。碘化物缺乏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地方性甲状腺以及呆、小、聋、哑、瘫为特征的地方性克丁病;碘化物含量过高时,则可引起高碘甲状腺肿。目前,水体中碘化物的来源主要是沿海地区咸潮带入的含碘化合物,以及少数一些加碘工业污染。

相关环保标准和环保工作的需要

碘化物在表层海水含量较高,可达40μg/L,而在深层海水和天然水体中的含量较低,一般小于1μg/L。我国的《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规定了碘化物的含量[1],其中I和II类水质碘化物含量需≤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