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以礼待人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docx
4.2以礼待人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以礼待人”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礼貌的重要性,学习礼貌待人、尊重他人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礼貌待人的意义,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文明礼貌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礼貌用语,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维护社会和谐,增强法治观念,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礼貌待人、尊重他人的内涵;
②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礼貌用语的方法;
③认识到礼貌待人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
①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礼貌待人的原则;
②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礼貌用语;
③如何克服自身在礼貌待人方面的不足,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礼貌待人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礼貌待人的具体情境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刻体会礼貌待人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礼貌用语和案例分析,增强视觉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礼貌待人的过程,加深理解。
3.互动游戏:设计相关互动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礼貌待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首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交往中是否遇到过不礼貌的情况?请分享一下你们的感受。”
2.学生分享后,老师总结:“礼貌待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系到我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以礼待人’这一主题。”
(二)新课讲授
1.教学重点一:理解礼貌待人、尊重他人的内涵
(1)老师通过PPT展示礼貌待人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礼貌待人的重要性。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礼貌待人的理解,老师点评并总结。
(3)老师进一步阐述尊重他人的含义,如尊重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感受等。
2.教学重点二: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礼貌用语的方法
(1)老师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礼貌用语,如问候、道歉、感谢等。
(2)学生模仿老师演示礼貌用语的使用场景,老师点评并指导。
(3)学生分组练习,运用礼貌用语进行日常对话,老师巡回指导。
3.教学重点三:认识到礼貌待人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1)老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礼貌待人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礼貌待人的认识,老师点评并总结。
(3)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礼貌待人,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课堂活动
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礼貌待人的场景,其他学生观摩并评价。
2.小组讨论:针对课堂所学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礼貌待人。
(四)课堂小结
1.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礼貌待人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3.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礼貌待人,并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五)课堂反思
1.老师对本次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学生对本次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礼仪规范的历史背景:介绍礼仪在不同文化和社会中的起源与发展,如古代礼仪的演变,以及现代社会礼仪的重要性。
-礼仪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收集并整理不同场合(如家庭、学校、职场、公共场合等)的礼仪规范和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礼仪的实际应用。
-礼仪教育的社会实践:提供一些社区或学校举办的礼仪教育活动的信息,如讲座、模拟演练等,让学生了解礼仪教育的实际开展情况。
2.拓展建议:
-阅读相关书籍:推荐《礼仪之道》、《文明礼仪手册》等书籍,让学生深入了解礼仪的理论和实践。
-观看教育视频:推荐观看一些关于礼仪教育的视频,如礼仪教程、公共场所礼仪规范等,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加深对礼仪的认识。
-家庭实践:鼓励学生在家庭中实践礼貌待人,如与家人共同制定家庭礼仪规范,参与家庭聚餐时的礼貌行为等。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或志愿者活动,在实际的社会交往中体验和实践礼貌待人。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在校园内开展礼仪知识竞赛、主题演讲等活动,促进学生对礼仪知识的深入学习和交流。
-个人反思:要求学生定期进行自我反思,记录自己在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