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西省忻州11高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x

发布:2025-04-05约3.58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忻州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3分,共30分。

1.电源电动势的大小反映的是

A.电源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本领大小

B.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的大小

C.电源单位时间内传送电荷量的多少

D.电流做功的快慢

2.对于电容C=eq\f(Q,U),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只电容充电荷量越大,电容就越大

B.可变电容器的充电荷量跟加在两极间的电压成反比

C.对于固定电容器,它所充电荷量跟它两极板间所加电压的比值保持不变

D.如果一个电容器没有电压,就没有充电荷量,也就没有电容

3.如图是逻辑电路图,真值表中当A为1,B为0时,输出Z的值为

A.O B.1

C.O或1 D.任意值

4.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地面高h处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小球能上升到离抛出点的最大高度为H,若选取该最高点位置为零势能参考位置,不计阻力,则小球落回到抛出点时的机械能是

A.0 B.mgH

C.eq\f(1,2)mv02+mgh D.mgh

5.平行板电容器的一个极板与静电计的金属杆相连,另一个极板与静电计的外壳相连.给电容器充电后,静电计的指针偏转一个角度,若减小两极板间的距离,同时在两极板间插入电介质,那么静电计指针的偏转角度

A.一定减小 B.一定增大

C.一定不变 D.可能不变

6.同步卫星是指相对地面不动的人造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线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B.它只能在赤道正上方,但离地心的距离可按需要选择不同的值

C.它只能在赤道正上方,且离地心的距离是确定的

D.它可以在地面上任一点的正上方,但离地心的距离是确定的

7.两个完全相同的电流表G,分别改装成0~3V和0~15V的电压表,并且刻度盘已按改装后的新量程作了重新标度。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两个电压表串联接入电路后,它们的读数之比是1:5

B.两个电压表串联接入电路后,它们的指针偏转的角度是1:1

C.两个电压表并联接入电路后,它们的读数之比是1:1

D.两个电压表并联接入电路后,它们的指针偏转的角度是1:5

8.如图所示,三条虚线表示某电场的三个等势面,其中φ1=10V,φ2=20V,φ3=30V一个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按图中实线轨迹从A点运动到B点,由此可知

A.粒子带正电 B.粒子的速度变大

C.粒子的加速度变大 D.粒子的电势能变大

9.用电压表检查图示电路中的故障,测得Uad=5.0V,Ucd=0V,Ubc=0V,Uab=5.0V,则此故障可能是

A.L断路 B.S断路

C.R′断路 D.R断路

A1A2VSR1R2R3abEr10.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E为电源电动势,r为电源内阻,R1和R3均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当R2的滑动触点在a端时合上开关S,此时三个电表A1、A

A1

A2

V

S

R1

R2

R3

a

b

Er

A.I1增大,I2不变,U增大

B.I1增大,I2减小,U增大

C.I1减小,I2增大,U减小

D.I1减小,I2不变,U减小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完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不选或有选错的得零分。每小题3分,共12分。

11.有一横截面积为S的粗细均匀的铝导线,流经其中的电流为I,电子的定向移动速率为v,设单位长度中有n个自由电子,电子的电荷量为-e(e为元电荷量),在t时间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可表示为

A.nvSt B.nvt C.eq\f(It,e) D.eq\f(It,ne)

12.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电梯的天花板上,弹簧下端悬挂一个小铁球,在电梯运行时,乘客发现弹簧的伸长量比电梯静止时的伸长量大了,这一现象表明

A.电梯一定是在下降

B.电梯可能是在上升

C.电梯的加速度方向一定是向下

D.乘客一定处在超重状态

13.如图所示,将原来不带电的绝缘导体AB,置于带正电的点电荷C所形成的电场中,规定大地或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则有

A.绝缘导体上A、B两点的电势相等,且低于大地的电势

B.绝缘导体上的感应电荷在导体内部一点D产生的场强大小等于点电荷C在D点产生场强的大小

C.有电场线终止在绝缘导体的表面上,且与导体表面垂直

D.如果用手指瞬间接触导体AB后再把C移走,则导体AB带上正电荷

14.如图所示,粗糙程度均匀的绝缘斜面下方O点处有一正点电荷,带负电的小物体以初速度v1从M点沿斜面上滑,到达N点时速度为零,然后下滑回到M点,此时速度为v2(v2v1).若小物体电荷量保持不变,OM=ON,则

A.小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eq\f(v\o\al(2,1)+v\o\al(2,2),4g)

B.从N到M的过程中,小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