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10练 实验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实验三: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docx
第10练实验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实验三: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分值:50分
1.(6分)(2023·全国乙卷·2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使用的器材有:木板、白纸、两个标准弹簧测力计、橡皮条、轻质小圆环、刻度尺、铅笔、细线和图钉若干。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1)用图钉将白纸固定在水平木板上。
(2)(2分)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系在轻质小圆环上。将两细线也系在小圆环上,它们的另一端均挂上测力计。用互成一定角度、方向平行于木板、大小适当的力拉动两个测力计,小圆环停止时由两个测力计的示数得到两拉力F1和F2的大小,并。(填正确答案标号)?
A.用刻度尺量出橡皮条的长度
B.用刻度尺量出两细线的长度
C.用铅笔在白纸上标记出小圆环的位置
D.用铅笔在白纸上标记出两细线的方向
(3)(2分)撤掉一个测力计,用另一个测力计把小圆环拉到,由测力计的示数得到拉力F的大小,沿细线标记此时F的方向。?
(4)选择合适标度,由步骤(2)的结果在白纸上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F1和F2的合成图,得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按同一标度在白纸上画出力F的图示。
(5)(2分)比较F和F的,从而判断本次实验是否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8分)(2024·山东日照市四校联考)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某轻弹簧的劲度系数,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测劲度系数的实验步骤如下:
(1)把弹簧竖直悬挂在铁架台的横杆上,将刻度尺竖直固定在弹簧旁,使其零刻度与弹簧上端对齐;
(2)在弹簧下端依次挂上不同质量的钩码,记录每次钩码的总质量m及相应的弹簧长度l;
(3)(6分)通过描点作图,得到m-l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可得,弹簧的原长l0=cm,弹簧的劲度系数k=N/m。?
(4)(2分)若考虑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实验中得到的弹簧的劲度系数(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值。?
3.(8分)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刻度尺的“0”刻度线处,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钩码挂在轻质绳子的下端,测量相应的数据,通过描点法作出F-l(F为弹簧的拉力,l为弹簧的长度)图像,如图乙所示。
(1)(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正确答案标号);?
A.每次增加的钩码数量必须相等
B.通过实验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C.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水平且处于平衡状态
D.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弹簧伸长量,会得出拉力与弹簧伸长量之比相等
(2)(3分)根据图乙可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3分)该实验将弹簧水平放置而不是竖直放置,优点在于:。?
4.(8分)某同学在家中利用一个挂钟表盘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器材有橡皮筋、重6N的小铁块、轻弹簧、细线、直尺、挂钟表盘。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轻弹簧下挂小铁块,平衡时弹簧伸长6.0cm。
②如图甲所示,将表盘竖直固定,橡皮筋上端固定在表盘的“12”处,下端拴上两根细线套a、b(未画出),先用弹簧竖直向下拉细线套a,使橡皮筋下端至表盘中心O点处,此时弹簧伸长了10.0cm,将此时拉橡皮筋的力记为F。该同学取弹簧伸长2cm为单位力长度,在表盘上过O点作出了力F的图示。
③如图乙所示,再将小铁块挂在细线套b上,并将其搭在表盘“4”处的光滑钉子上,用弹簧拉细线套a,调整弹簧拉力的大小和方向,使橡皮筋下端到达O点时,细线套a正好经过表盘“7”处,此时弹簧伸长了8.2cm,将弹簧的拉力记为F1,铁块的拉力记为F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2分)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计算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2)(2分)实验中两次拉橡皮筋时都使其下端到达O点的目的是。?
A.让橡皮筋伸长适当长度
B.防止超过橡皮筋的弹性限度
C.保证两次拉橡皮筋的力效果相同
(3)该同学在图乙中画出F1和F2的力的图示,如图丙所示。
(4)(4分)随后该同学采用两种方案来分析实验数据。
方案一:在表盘上,分别将F1、F2两个力的图示的箭头与F的力的图示的箭头连成一个四边形,观察这个四边形,若四边形非常接近,则猜想求两个力合力的方法可以采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方案二:在表盘上,以F1、F2两力为邻边作出平行四边形,如图丙所示,若其对角线对应的力F与F的偏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则该同学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其中是F1、F2两力的合力的理论值。?
5.(10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