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导论社会学发展简史》-公开课件.ppt

发布:2019-12-15约4.42千字共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 * * * * * * * * * * (二)中国早期社会学流派 ⒈乡村建设学派 ⒉综合学派 ⒊社区学派 ⒋马克思主义学派 梁漱溟 晏阳初 乡村建设学派 山东邹平乡建设实验 河北定县乡村建设实验 中国社会的问题主要是农村问题,中国农村的根本问题是人的问题。 中国农民身上的4大缺陷 愚 穷 弱 私 文艺教育 知识力 生产力 公民教育 卫生教育 生计教育 强健力 团结力 平民教育促进会 西洋文化的入侵使中国文化失调,传统社会组织崩溃,应在儒教文化的基础上结合西洋文化,以乡村为根基与主体,构建新的社会组织,从农村引发工业,以乡村为本而繁荣城市。 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3条路向: 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 印度文化 意欲向前 意欲自为 调和持中 意欲反身 物质 精神 早熟 更早熟 中国传统的社会组织与西方的不同点 西方社会 中国社会 个人本位 伦理本位 阶级对立 职业分立 情谊关系 义务关系 只有不同的职业,没有两面对立的阶级 梁漱溟的主要著作 《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 《中国文化要义》 综合学派 孙本文(1891—1979) 《社会学原理》(1935) 《社会问题》(1927)) 《社会心理学》(1946) 社区学派 社区学派是20世纪30—40年代活跃于中国社会学界的一个重要学派,它以认识中国现实社会为宗旨,运用社会学、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社区实地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社会结构及变迁进行了理论探索。社区学派的活动大大改变了此前中国社会学界往往以译述西方社会学为主的局面,在社会学中国化的道路上走出了重要一步。 吴文藻—— 社会学中国化 费孝通—— 实地社区研究 《江村经济》 《生育制度》 《乡土中国》 费孝通早期的主要著作: 马克思主义学派 李达 《社会学大纲》 《现代社会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导论 社会学发展简史 二、中国社会学发展概况 一、西方社会学发展简史 一、西方社会学发展简史 (一)西方社会学产生的条件 (二)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历史 (三)西方社会学的理论传统 (四)现代社会学的理论视角 社会学之父——孔德 (法国,1798-1857) 《实证哲学教程》    (第4卷,1838年) 社会学诞生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卡尔·马克思 (德国,1818—1883) (一)社会学产生的条件 ⒈历史条件——西方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 ⒉思想条件——西方近现代以来的社会思想 ⒊学术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垄断资本主义 物质基础 新航路的开辟(14、15世纪)——殖民扩张,原始资本积累 文艺复兴(14至17世纪)——第一次思想解放 启蒙运动(17、18世纪)——第二次思想解放 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17、18世纪) 制度基础 技术基础 (二)西方社会学发展历史(3个阶段5个时期) ⒈创立和初步发展阶段(1838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⒉深入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 ⒊进一步发展阶段 (20 世纪80年代以来) 孔德 (法国,1798-1857) 斯宾塞 (英国,1820-1903) ①奠基时期(19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 社会学与哲学关系密切;受实证主义影响极大;创立社会学的目的在于维护和协调现存的社会关系。 ②创立时期(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社会学确立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和方法,从哲学、心理学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学科;社会学研究的问题越来越具体,与其它学科的区分越来越明显。 迪尔凯姆 (法国,1858-1917) 马克斯·韦伯 (德国,1864-1920) ①结构功能主义占统治地位时期(帕森斯王朝时期) 综合多家理论于一体、强调均衡与稳定的结构功能主义独霸天下;社会学理论的研究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 墨顿 (美国,1910—2003) 帕森斯 (美国,1902—1979) ②群雄割据时代(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20世纪70年代末) 多样化,西方社会学没有统一的社会学理论,观点分歧,学派林立;分科化,社会学与其他社会学科相互渗透的趋势加强,分科社会学(文化社会学、人口社会学、家庭社会学等)种类增多;方法科学化,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加快了资料处理的速度,使社会学研究方法准确、快速、规范。 重要理论流派 社会冲突理论 功能冲突论——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