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单元第一课溪山行旅 教案 2025湘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pdf

发布:2025-04-09约9.99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课标】溪山行旅教学设计

课题《第一课溪山行旅》学科美术课型新授

来源原创节次一节授课日期

教师授课对象七年级全体学生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旨在学生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还需要

课标

认知作品的思想内涵,形式与风格特点,相关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

课摘要

思想,情感。这是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的重要途径。

分通过风景画的学习中,在学习活动中了解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地域与环境的

析课标特点,体会传统中国画与西方油画的表现情趣,可以运用不同的表现语言来传

分解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目标本课属于湘美版第一单元第一课溪山行旅,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通过对作品的欣

确立赏,体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艺术家,承继了各自的文化传统,用不同的视觉方式

依据和造型语言,为我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美术世界。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

论,学会风景画欣赏的方法。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对画面背后文化内涵

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画作的审美能力。

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美术基础知识相对较强。通过前期学习,学生对传统绘画有

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对“怎样欣赏山水画”是个空白,尤其是本课内容,新增了

中外艺术语言的对比。开篇展示作品《溪山行旅图》,其涉猎范围较广,艺术技巧,

表达的情感都很丰富。本课欣赏中国传统山水画“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艺术特点,

同时也尝试学习西方绘画的特点及表达的情感的方式。

1、通过欣赏《溪山行旅图》《达尔达尼,早上好》能够大致说出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作

学习

品的表现特点,运用所学技法知识和学习的感受分析风景画作品

目标

2、让学生通过学习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地域,环境的差异,了解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多层次的

与核

视觉和造型语言

心素

3、通过对风景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绘画语言的表现能力,提高

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欣赏评述: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

评价术欣赏能力。

任务评价标准:分为优、良、中、差(星级)四个档次

能欣赏大自然的美,了解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为优。

重点初步了解文化传统对美术表现影响,以及不同地域鲜明的美术表现形式,情感价值。

难点不同的文化是如何影响艺术表现的,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材料多媒体课件

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要点

导入新课【情景导入】设计意图:

讲授新课任务一:1.不同的文化传统【评价标准】

(1)何谓高山仰止——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溪山行旅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绢本,206.3厘米X103.3厘米。

一、形成《溪山行旅图》绘画风格与意境的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