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教学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教学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韩 华
摘要:在新的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采用小组合作时,激发差生学习兴趣,鼓励差生表现;自我精心组织合作形式和材料;充满爱心,合理应用评价机制,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组合作 两极分化 成因与对策
在新的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采用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法,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但由于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所表现出的一些不利因素,常常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水平和能力上产生两极分化现象。为此教学中应必须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现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导致两极分化的成因
1、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造成两极分化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所致。在小组合作教学中,优秀生往往善于表现自我,积极主动大胆发言,而差生通常表现的比较沉闷,不善于自我表现,从而形成了人云亦云的现象。
2、从教育组织形式角度分析,造成两极分化的原因主要是教师组织学生活动的不公平性所致。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教学中,合作讨论的时间往往都给优秀生承包了,交流汇报时又形成教师和优秀生合唱一台戏。在教师的浅意识中认为差生参与交流的效益不高,与其参与浪费时间不如不让参与,从而使差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观众或听众。
3、从组织教学内容分析,教师设置的合作交流材料,没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原则,所设置的问题比较难,只有利于优秀生探索、讨论,差生想参与但却无从下手,从而形成了差生对学习望而生畏,浑水摸鱼,含而不知其味的现象。
二、防止两极分化的基本策略
1、激发差生学习兴趣,鼓励差生表现自我
一般来说,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比较差的学生不善于表现自我,大多是因为失去探究信心和学习兴趣所致。其实,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发现差生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只不过是教师对他们的要求过高和缺少关爱罢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对差生倾注着爱,给他们以热情和关怀。一方面用微笑的脸庞,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怀来感化差生,并对他们发表的意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理解,让差生和优生平等相处,差生不以向优生学习为耻,优生要以帮助差生为荣。尤其是教育优秀生主动帮助差生,让差生在合作中获得成功,克服自卑心理,强化参与意识,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2、精心组织合作形式和材料
新的教学观要求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尊重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形式时,不但要有利于全体学生参与,而且要有利于差生参与活动,交流、发表意见。一是科学组织小组合作形式,在小组合作探究时,让差生担任组长,代表全组作汇报交流;二是加强师生合作,在小组交流讨论时,教师要深入组内多和差生交流,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多给差生以指导和帮助;三是加强生生合作,在小组合作讨论时,鼓励优秀生多帮助差生,遇到难题时,让优秀生发表意见,遇到浅显问题时,把机会留给差生,使他们同样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优秀生和差生共同进步。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组织学习材料时,要合理安排层次不同的问题,既让优生有施展才智的机会,又能让差生有话可说。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设计讨论题一:“什么叫百分数?”这一问题差生往往根据例题的讨论也能朦朦胧胧地说出什么叫做百分数,这时就让差生发表意见。讨论题二:“一堆煤运走
数意义的难点,在合作讨论中让优生发表意见。当他们弄清两者区别之后,也就弄清百分数的意义。这时差生也在认真倾听时理解了百分数的含义。
3、充满爱心,合理应用评价机制
合理的教学评价不但可以激发优生不断进取,积极向上,还可以激励差生克服自卑,调节行为,指给其努力方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及时作出合理的评价,对防止两极分化尤为重要。
合理的评价,首先对差生要真诚的信任,尊重和帮助,用爱心来激励差生。台湾著名教育家高存栋说:“爱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只有用爱心才能使学生乐意打开心扉,接受教育,使他们喷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师要坚决克服掌声永远属于优生,批评声永远属于差生的偏面行为。另外,在评价过程应实行因材施教的原则,不要把差生和优生放在同一尺度上进行评价,应根据学生差异性作出合理的评价。在小组合作教学时,对差生哪怕只有一次大胆发言,哪怕是错的也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做题时,在同一时间内优生做对十题,而差生只能完成三四题,对后者教师可以同样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