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筑工程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方案.doc

发布:2020-08-13约2.99万字共5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建筑工程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降低地下水位 序号 工种 人数 序号 工种 人数 1 木工 115 10 水暖工 70 2 钢筋工 80 11 通风工 60 3 混凝土工 60 12 机械工 20 4 架子起重工 45 13 电焊工 27 5 瓦工 80 14 防水工 15 6 抹灰工 210 15 管理人员 31 7 油工 50 16 钳工 14 8 电工 60 9 普通工人 120 (1) 本工程场地地下水埋深为3.5~4.3m, 含水层主要在卵石层,卵石层下的砂岩为隔水层。地下水渗透系数K =50m/d/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基坑降水方案采用群井井点降水,考虑基础施工时基坑内会渗入少量水,再结合明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 (2) 井点采用内径为300mm 的管井,井深10m, 其中滤管3m,沉砂2m。在基坑外南侧和西侧各设一个3m×3m×4m 的沉砂池,使井下水通过排水管汇集于沉砂池沉淀后排入市政排水管内。明沟设在底板外边缘底,宽50cm, 深40cm ,用砖砌内粉1﹕2.5 水泥砂浆,沿排水明沟每隔30m 左右设一个集水井,集水井直径为60cm, 井深80cm,用水泵将集水井内水排出基坑外。 (3)降水井计算如下: 1)涌水量计算 Q =1.366k (2H ? S S) lg lg x ? 式中K ——渗透系数,采用50m/d R ——影响半径,采用50m H ——含水层厚度,采用6m S ——水位降低值采用4.5m。 F X= n F ——基坑的平面面积 n × 1 . 25 ×02 . 16 X= = 5. 20 n Q=1.366× (2 × 5.64 )× 5.4 125.2305 = 5908m3/ d = 50 lg ? 5.20 lg 17 ?31.1 2)单根井点管出水量 q=65πdl3 k 式中d ——滤管直径采用300mm; l——滤管长度采用3m; 1.1——井点备用系数,考虑堵塞风化砂岩等因素。 q=65π×0.3 ×l3 50 =677m3/d 3)井点管数量: n=1.1 Q = 1.1 × 5900 = 10个 q 677 4)计算井点管间距 5.59 5.120 π× 2012 × π× 16.42 100 D= L = 2 × 100 N 10 52.41 + 28.177 8.218 = == 8.21 10 10 所以井距取20m 为宜。此降水方案,降水井计算主要是以A 区主楼基坑进行计算的,其他裙房基坑较流线 型,不再另行计算,井距按25m 左右进行布置。 基础土方开挖 本工程基础开挖采用机械与人工开挖相结合的办法,先深后浅,分层、分段进行整个工程挖土,四个区同时施工。 (1) 工程要求主楼在22 天时间内完成土方和基础垫层,时间紧,土方机械选用二台,100A 反铲挖掘机,土方外运配备20 台8t 自卸汽车。 (2) 主楼从8~1 轴方向开始向后退挖,分两层进行,在C2 区处设1:6 坡度的坡道。B 区、C 区基础开挖,先采用机械大开挖,挖至独立基础上口台面标高后停挖,施工独立基础时由人工开挖至基础底高。 (3)放坡大小:根据地质资料提供数据,放坡按1﹕0.5 考虑在A 区与B、C 区相接处,因基底标高不同,为尽量减少破坏B、C 区地基,放坡按1﹕0.33 考虑。基坑放坡后喷射混凝土护壁,采用C25 强度等级混凝土,加直径8mm 间距200mm 钢筋网片,厚度100mm。在距基底50cm 处,每隔20m 用直径100mm 钢管留排水孔,在处理护壁的同时,施工现场用100cm 厚C10 混凝土。 (4)工作面大小 由于降水采用群井和明沟排水相结合的方法,为此考虑1.5m 宽的工作面(从基础底板边缘到坑坡底),用于支模防水层及防水层保护墙的施工。 (5) 人工清底:为防止机械开挖挠动地基持力层,在机械挖至与要求标高相距30cm 处停止,由人工进行开挖清底,因工期时间要求紧,人工清底和机械开挖要同时穿叉进行。 (6)土方的存放和处运 本工程土方开挖和回填量非常大在土方施工时一定要做好土方调配工作,减少浪费,在B、C 区开挖时,同时考虑回填A 区,尽量利用现场大的优势存放一部分回填土减少2 次倒运,剩余土方外运。在现场堆放土时,堆土距坑边距离不得小3m,堆土高度不得高于1.5m. 。 防水层施工 本工程地下室位于地下水位以下,设计除结构自防水外,还在地下室外围设有三元乙丙—丁基橡胶卷材外防水,卷材外防水由公司下属专业防水公司施工,施工参照,88J6 标准图及北京市地下防水推荐做法施工和验收。 (1)防水层施工程序:对底板平面部分及底板周边永久性砖砌保护做卷材外防内贴法施工,即底板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