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体外反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讨论稿-体外反搏EECP.PDF

发布:2018-04-04约3.75万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体外反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讨论稿) Chinese Consensus of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共识起草专家指导委员会 名誉主任:郑振声 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 任:胡大一 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马虹 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副 主 任:杜志民 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伍贵富 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共识起草外籍顾问: Richard C. Conti, MD (USA) William E.Lawson, MD (USA) Gregory W. Barsness, MD (USA) Andrew D Michaels, MD (USA) John CK Hui, PhD (USA) Gunsel Avci, MD (Turkey ) 执笔撰写/整理:伍贵富,柳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学术秘书:杨达雅 共识起草专家委员会 (排名不分先后): 马虹(北京),董吁钢(广东),杜志民(广东),徐成斌(北京),高炜(北京),徐亚伟(上 海),余国膺(北京),周玉杰(北京),李浪(广西),黎辉(黑龙江),范志清(黑龙江), 郑直(福建),蓝景生(广西),罗陆一(广东),柳俊(广东),伍贵富(广东),蔡琳(四 川),覃数(重庆),吴同果(广东),韦海珠(海南),林玲(海南),吴明(海南),姚震(海 南),王聪霞(陕西),蔡大卫(上海),吴瑞良(上海),梁小明(广东),周长文(重庆), 余茜(四川),马根山(江苏),宁田海(北京),汪谋岳(北京),张健(北京),赵冬(北 京),郭兰(广东),刘遂心(湖南),励建安(江苏),梁崎(广东),杨泰生(山东),向小 平(北京),刘遂心(湖南),樊瑜波(北京),胡承恒(广东),廖新学(广东),陶军(广 东),陈璘(广东),陈伟伟(北京),吴平生(广东),陈志君(上海),张虹(山西),黄少 华(广东),胥方元(四川)。 1 专家共识正文 一、前言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全球 “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形成,心脑血管疾病仍然是 21 世纪人类健康和寿命的主要威胁,并构成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 的调查报告,到2020 年左右,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将会迎来冠心病的 “流行”高峰。因 此,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形势仍十分严峻。 增强型体外反搏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EECP)装臵是在病人的小腿、大 腿及臀部分段包裹特制的气囊套,于心室舒张期通过对人体下半身包裹气囊的序贯加压,使 舒张期压力升高(又称“Augmentation”,即舒张期“增压波”) ,从而增加心肌血供,改善 心肌缺血。 我国开展EECP 技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长达30 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基础研究资料和实 践经验。近10 余年来,美、德、英、日、印度、印尼、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等20 多个国家 和地区亦相继将EECP 疗法引入临床,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和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治疗。 1994 年由中国自主研制的EECP 装臵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 (FDA)批准上市, 1999 年美国政府医疗保健财政管理局(HCFA)批准EECP 的治疗费用可在Medicare (美国 居民 65 岁以上享受政府资助的医疗保险)报销。2002 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 (ACC/AHA )正式将该疗法纳入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指南,成为确立EECP 临床应用 地位的历史性标志。2006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也相继将体 外反搏疗法纳入了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治疗指南 (IIB)。 30 多年来,EECP 的发展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特别是经过近10 多年来的探索,体 外反搏的作用新机制不断被发现,又不断被论证;基于体外反搏治疗新理论的新型治疗设备, 如智能化、便携式或移动式的新型体外反搏装臵也在积极的开发研制之中。但是,中国作为 EECP 技术的发源地,在EECP 的推广应用方面却进展缓慢。为促进EECP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