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年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中考生物一模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发布:2023-05-07约1.2万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page 1 1页,共 =sectionpages 1 1页 2023年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中考生物一模试卷 1. 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基因存在于DNA上 B. 一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 C. 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D. 基因是具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2. 移栽树木时要尽量剪掉叶片,其主要原因是(  ) A. 减少呼吸作用 B. 减少光合作用 C. 可以促进根毛的生长 D. 减弱蒸腾作用 3. 绿色开花植物体内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  ) A. 导管 B. 管胞 C. 筛管 D. 细胞 4. 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是(  ) A. 草原生态系统 B. 森林生态系统 C. 湿地生态系统 D. 海洋生态系统 5. “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条谚语形象的说明森林对环境的作用是(  ) A. 净化空气 B. 过滤尘埃 C. 降低噪音 D. 涵养水源 6. 森林古猿从树上到地上生活的原因是(  ) A. 为了换环境 B. 由于流星撞击 C. 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 D. 为了扩张领地 7. 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的发育过程中,不进行下列哪项生理活动(  ) A. 气体交换 B. 排泄废物 C. 消化食物 D. 血液循环 8. 下列反射中哪一个反射最高级(  ) A. 缩手反射 B. 眨眼反射 C. 排尿反射 D. 望梅止渴 9.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重要的发育时期,需保持身心健康。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 关注生殖系统卫生 B. 拒绝和异性同学交流 C. 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D. 主动参与家务劳动 10.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  ) A. 毛细血管 B. 动脉 C. 静脉 D. 心脏 11. 生物经过漫长时间的进化,形成了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下列各类动物结构与其功能的匹配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昆虫的外骨骼--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B. 鱼的鳃--适于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 C. 青蛙--肺和皮肤都能气体交换 D. 哺乳动物的犬齿--咀嚼、磨碎食物 12. 下列关于动物类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蛔虫、小麦线虫、丝虫都是线形动物 B. 节肢动物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C. 体温恒定、卵生、善于飞行是鸟特有的特征 D. 胎生、哺乳大大降低了哺乳动物幼仔的死亡率 13. 下列不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 猴王称霸 B. 蜂群分工 C. 狼群合作捕食羚羊 D. 乌贼喷墨 14. 某晚报报道了一篇新闻,“重庆遇罕见蝗灾,古老城市紧急呼救,急需5000条蛇,2万只麻雀,20万只青蛙”。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 人类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 B. 蝗虫的数量不能无限增多,但青蛙和麻雀的数量可以无限增加 C. 动物作为消费者,在生物圈中可以调节生态平衡 D. 各种生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中,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 15. 下列单细胞生物中,无成形细胞核的是(  ) A. 酵母菌 B. 草履虫 C. 根瘤菌 D. 衣藻 16. 下列昆虫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是(  ) A. 蝗虫 B. 家蚕 C. 蜜蜂 D. 蝇 17. 在同一物种的下列各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的是(  ) A. 精子和受精卵 B. 卵细胞和体细胞 C. 精子和卵细胞 D. 体细胞和精子 18. 某生物的卵细胞中含12条染色体,该生物的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是(  ) A. 12对 B. 12条 C. 24对 D. 6条 19. 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分析,动物的保护色是(  ) A. 环境进化的结果 B. 自然选择的结果 C. 生存竞争的结果 D. 人工选择的结果 20. 人的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现有一对夫妇,父亲是单眼皮,他们生的子女应(  ) A. 都是双眼皮 B. 都是单眼皮 C. 单双眼皮都有可能 D. 不可能有单眼皮 21. 某些传染病可以通过握手进行传播。而常洗手可以减少手粘染病原菌的数量。为了验证这一结论,甲乙二位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实验前,在培养皿内放入经灭菌处理的酵母菌培养基;甲乙都清洗并消毒自己的手。每次握手前,乙均用无菌棉签醮取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擦遍自己的手。 第一步;甲与乙握手,清洗手后用大拇指在l号培养基上按三下,立即盖上盖子。 第二步;甲再次与乙握手后,不洗手直接用大拇指在2号培养基上按三下,立即盖止盖子。 第三步:把两个培养皿同时放入培养箱中,在28℃条件下培养24小时,并观察。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2)培养24小时后,如果在______号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上酵母菌菌落数较多,则结论得以验证。 (3)本实验用酵母菌代替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