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5 中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015年9月
版权声明
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
电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
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
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
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序言
伴随着信息技术创新、扩散、融合、渗透所带来的国民
经济生产效率和组织效率提升,信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
形态,正逐渐成为结构转型升级的驱动力量以及稳定经济发
展前景的最优途径。
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的伟大进程中,信息经济预示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未来
方向。信息产业将引领经济创新发展新趋势,融合性新兴产
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新支柱,信息资源将成为可开发利用的
战略性经济资源,信息经济将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维和
新体系。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表明,2014 年我国信息经
济总量达到 16.2 万亿元,占当年GDP 比重超过26%。为了
深入揭示我国重点区域信息经济发展规律,我们重点测算了
“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东北老工业基地”、“珠三角”、
西北地区等五个区域的信息经济规模及增长情况。结果表明,
2002 年至2014 年,重点区域信息经济增速显著高于本地区
GDP 增速,“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东北老工业基地”、“珠
三角”、西北地区五个区域信息经济年平均增速分别高于本地
GDP 增速8.6、9.2、8.9、11.2 及8.2 个百分点 ,信息经济成
为带动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核心力量。
测算结果表明,信息经济不仅是我国平稳渡过“增长速度
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必然途径,
也将是平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有力支撑。
全面发展网络效应强、创新快、渗透广的信息经济是实施创
新驱动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
价值链高端跃升的战略抉择。在信息经济发展不断呈现出诸
多新趋势、新特点,以及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环境和
新需求的宏观大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提升基础产业支撑能力,
促进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促进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加强信息
经济智力建设,强化信息经济发展保障。
目录
一、信息经济综述 1
(一)信息经济的提出 1
(二)信息经济定义及内涵3
1、信息经济定义3
2、信息经济内涵4
(三)信息经济传导机制6
1、信息经济的消费路径8
2、信息经济的投资路径9
3、信息经济的技术路径 11
(四)信息经济测算方法 14
1、生产部分测算方法 14
2、应用部分测算方法 14
二、我国信息经济发展基础、规模与结构 15
(一)我国信息经济总体规模及特征 15
1、信息经济总量及占比快速提升 15
2、信息经济发展与演进特点显著 17
(二)重点区域信息经济发展及特征20
1、“长江经济带”地区信息经济发展20
2、“京津冀”地区信息经济发展21
3、“东北老工业基地”地区信息经济发展22
4、“珠三角”地区信息经济发展23
5、西北地区信息经济发展24
三、信息经济的战略意义27
(一)保障经济增速,促进经济发展28
(二)优化经济结构,稳定发展前景28
(三)熨平经济周期,缓和经济波动30
(四)激发创业热情,拓展就业模式30
四、夯实基础、融合创新,加快我国信息经济发展32
(一)创新引领,全面提升信息经济产业供给能力32
(二)市场导向,积极推进信息经济产业融合进程34
(三)完善保障,大力发挥信息经济政府引导作用36
附件一:对信息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