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
邓州市汲滩初中 陈清波
一、创设问题情境突出知识发生过程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lsquo;lsquo;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rsquo;rsquo;恰当地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以往的数学教学往往只重视给学生讲结论,忽视产生结论的过程,忽视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是一种封闭的、统一模式的以模仿为主的教学,久而久之,就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时,教师不仅应当注意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更应当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发生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知识发生过程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去思考,去发现,进而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创造思维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培养其创造能力。
改变教学模式,激励学生主动探索
创新能力源于强烈的创新意识,源于学生的内在创新冲动和欲望。而传统的老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只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上死气沉沉,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冲动和意识。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要求和精神。它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数学,还要求学生会学数学。改革的中心是把传统的注入式教法改为启发式,把单一的讲解法改为以探究为核心的体现数学特点的多种启发方法的优化组合。在新的教学观下,教师必须加强教学的诊断性和预测性。比如在课前搞好前置铺垫,在新知的传授过程中变讲练为练讲。通过学生尝试练习形成认知冲突,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疏导。要启在关键处,讲在精要处。这一教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学生被动接受为学生主动探索,变教师讲授为师生共同参与、互相作用。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维,动口论述,动耳聆听。以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外延思维、形象思维,开发左右两个半脑,挖掘每个人的潜能。
三、营造积极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地去认识客观事物的心理倾向,是求知欲的先导,是人们对某种事物进行顽强追求的动力。学生一旦对某一问题产生兴趣,就会愉快并积极主动去学习。数学课上,要营造出好学乐学的良好氛围,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师生之间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赞可夫强调:“就教育工作的效果而言,很重要的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我国的一项研究表明,由于教师急躁,师生关系紧张,教学不民主,气氛不活跃而引起学生智力情绪下降的为60%--80%。另一项实验研究指出,教师以高兴愉快的情绪上课,学生当堂的学习效果与一般情绪的教学效果相比较,最多能提高16.5分。可见,师生关系不同,形成迥然不同的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接受教师的教导程度。其次,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诱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动因。比如教师可以多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和现象出发,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的使用价值,进而增强他们学习的责任感和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另外,也可开展数学游戏、数学模型制作、智力竞赛、编拟数学问题、数学迷宫等活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由原来教师“要我学”数学变成“我要学”数学。
四、发展求异思维,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求异思维,又称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是多方面寻求答案的心理过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般按常规的思维去发现处理问题,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思维定势会成为妨碍学生创造性认识、解决问题的一大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应大胆求异,力求突破思维定势。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直接思维。提倡让学生以不同的方法和新颖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常用的方法有一题多解,一题多议,一题多变,一题多编。例如: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4,底长是6,求周长。要求学生对此例题一题多变。变式一: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4,周长为14,求底边长(考察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变式二: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变式三: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求底边长y的取值范围。通过例题的层层变式,学生对三边关系定理的认识又深了一步,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五、优??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数学技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化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认识重视。利用电教器材,发挥电教效益,正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在数学课堂
显示全部